宣德中天裂
國朝宣德中,一日未申時,忽天裂於西南,視之若十餘丈。時晴碧無翳,內外際畔,了然可察。見其中蒼茫深昧不可窮極,良久乃合。(《誌怪錄》)
天順間天開
天順間,陝西臨洮府蘭縣鄉民陳鸞,夜半獨起,仰見天門大開,上帝冕旒袞袍端拱其中,儀衛鵠立者甚眾,宮殿欄楹炫彩耀目。鸞疾呼家眾視之,雲倏合矣。(《西樵野記》)
弘治中天開
弘治戊申二月二十六日,陝西軍民人等見天門忽開,人馬百萬自下而入。(《琅琊漫抄》)
正德間天開
正德間,揚州江都縣有啞人鄭姓者,人稱為鄭啞巴。一夕至南門,忽見空中紅光炳耀,仰視則天開眼也,隨拜隨喚人觀之,不覺聲出於口,自是不啞。揚州曹進士守真雲:“啞者乃其父之相識。”事信有之。啞巴因天開一拜而遂有音聲,奇亦甚矣。(《七修類稿》)
國朝天鳴
洪武元年八月六日,建業天鳴,如河傾海注,乃肆赦(《草木子》《餘錄》)。成化末正旦日申時,中天有白氣如練,仰視之,宛轉如一白蛇漸升漸消,且盡,忽有聲如雷,蓋天鼓也(《震澤長語》)。弘治辛酉閏七月二十一日午後,陰雲密而迷漫如欲雨者,俄聞空中轟然有聲,約二刻乃止,人皆謂之天鳴。是年有火篩入寇之變。(《西樵野記》)
天隕異石
國朝弘治庚戌歲二月,陝西慶陽縣隕石如雨,大者四五斤,小者二三斤,擊死人以萬數,一城之人皆竄他所。(《寓圃雜記》)
天雨五穀
國朝成化元年,天雨黑黍於襄陽,掬之盈把,及星變地震,蓋兵兆也。時北方流民聚山中,幾數十萬叛逆僭號。朝廷大發兵討之,搗其巢穴,湖湘始靖焉。
弘治乙卯六月,<裏多>歙雨豆(《亞雙槐歲抄》)。隆慶二年四月十四日,陝西涼州西寧衛地方天降黑豆,遍地無數,人食之則氣閉,巡按禦史楊一桂具本奏聞。(《邸報》)
天隕泥丸
國朝成化元年五月間,一日大風,蕭牆以西若雨雹聲,有在地者拾取視之,皆黃泥丸子,圓澤堅實如核桃大,破之,中有硫黃氣。劉學士在西住,拾數丸示予,非親見亦不信也。以此觀之,二氣變化何所不為。(《彭文憲公筆錄》)
天墮草船
鬆江城西有董仲ぽ,素以敦厚稱。成化丙午八月二十一日,天宇澄霽,皎無纖雲,眾見空中有小船從東而西,又轉而東,墮仲ぽ樓上,觀者塞道。細視之,乃茭草所縛者。時仲ぽ方患耳聵,亦不大驚,但曰:“此船來載我耳。”不久果卒。(《誌怪錄》)
天降白物
嘉靖四十一年六月三日,天晴麗,忽空中降白物,大小如雪片,晶光映日,以手撲之,隨滅,自午至申而止。鄞與定海皆然。(《定海誌》)
國朝日變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後,日旁常有黑塊往來衝日,早暮見之,凡五日方止(《七修類稿》)。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未申,時日光暗,有青黑紫色如日狀者數十,與日相蕩,俄而數百千萬,彌天者半,逾時漸向西北散去。明年四月,倭寇四起,大掠邊徼。(《定海誌》)
星墜賊亡
國朝正統十四年,有廣州巨盜黃蕭養者,坐強盜在郡獄逾十年,所臥竹床忽生竹葉,同禁者以為祥瑞,教為不軌,遂破械越獄,入海作亂,眾至十餘萬,僭號稱王。至次年景泰改元之二月,都督董興等率兵討之。三月初旬,夜有大星墜於河南岸,天文生馬軾隨行,以所占告曰:“四旬內破賊必矣。”至是官軍至大洲頭,與賊遇,果大破之。蕭養中流矢,被擒伏誅,餘黨悉平。陳氏曰:“按枯竹生枝而兆蕭養之亂,大星夜墜而兆蕭養之亡。然則盜賊亦關天數,不偶然也。”
星如粉漿
國朝成化中,星隕於山東莒城縣馬長史家門中。初墮地,其光煜煜,而星體腐軟,特如粉漿焉。家人以杖抵之,沒杖成冗,久而漸堅,乃成一石。(《庚巳編》)
天墜異星
嘉靖四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暮,天西北當翼軫之度,忽隕物如升子。體圓而長,上銳下大,其色黃白,下有紫,亦光。挾持之,炎炎而墜,瞬息大如鬥,如數石甕,精光四燭,明徹毫芒。將至地,作踴躍狀,光影起伏者再。後人來自淮陽,亦有自閩至者,所見皆同。蓋類占書所謂“天狗”,但墜地不聞有聲耳。(《定海誌》)
北十化豕救厄
國朝武功伯徐公有貞,天才絕世,其學自天文、地理、釋老、方伎之說無所不通,素奉摩利支天法甚虔,每夜必北向星鬥四十九拜。初無間,寒暑闔門,不食豕肉。天順間,公以內相為曹石所擠下製獄,唯日拱手默誦《鬥母咒》。既而苛法畢施獄,且論決,夜忽煙氣鬱蔥,承天門災暝晦中,或見錦衣堂上有七豕來攻,桎梏因得少縱馬,蓋鬥神所為也。比係法地,上意未決,倏爾天光杳冥,風雷交作,案牘揭飛空中,莫知所之,繞地烈火焰焰。公始獲免,謫戍金齒焉。(《西樵野記》及《庚巳編》)
大風走下馬牌
國朝天順元年五月,京城大風雷電雨雹,拔木壞屋,走正陽門下馬牌於郊外,曹吉祥之門巨樹皆折,石亨宅水深數尺,京師震恐。是時亨、吉祥等恃功恣橫,禦史楊自河間印馬還京師,亥奏亨、吉祥奪占民田若幹頃,並言其怙寵擅權之罪。上謂徐有貞及李賢曰:“禦史敢言如此,實為難得。”命戶部覆實。於是十三道禦史張鵬等合章糾亨等不法。兵科都給事中王鉉知之,潛以告亨。亨疑有貞與賢主使,遂與吉祥位於上前,訴其迎駕奪門之功,有貞等欲加排陷,且言鵬乃已誅奸臣內官張永從子,故結黨誣臣。上怒,命收鵬及及十三道禦史悉下錦衣衛獄,究主使之者。衛官奏,右都禦史耿九疇、副都禦史羅綺諷使為此,並執鞫之,謂其阿附有貞及賢主使妄劾,遂並下有貞、賢於獄。是日晚,遇大風雷電之變。翌日,即赦出有貞等,降有貞、賢皆參政,九疇布政使綺亦參政,禦史盛等調知縣,、鵬俱謫戍遼東鐵嶺衛。越二日,複留李賢為吏部右侍郎。時曹石專恣,有貞輩亦欲遏其勢,每阻其謀,曹石銜之,故起此大獄。使非感召天變如此之速,則縉紳之禍殆不止於此矣。越五歲,二囟相繼以逆誅,等遂得大用焉。(《近代名臣錄》及《通紀》、《裒談》)
風吹人驢墮水
景泰元年二月六日,大風塵沙蔽天,屋瓦皆飛。明日,倪俊之輩來,謂予曰:“日昨大風,城東角大通橋上有人騎驢過橋,忽風吹,人驢皆墮水中溺死。是時風勢甚盛,人莫能救。”因言:“大風常有之,何日昨風異一至此耶?”予曰:“此恒風也。風以鼓舞萬物,其鼓動於天地間,有時飛沙揚塵,怒也,發屋拔木者,怒之甚也,連人物飄揚之,怒又大矣。有一事為賢輩言之,但恐未之信耳。”後之曰:“願聞。”曰:“昔時有一胡人乘騾在道上行,忽為回風所飄,又並一車升空直上,將千餘尺,少頃墮地,車騎皆碎焉。”眾聞予言以為誕也,皆掩口失聲。予取書示之,乃隋仁壽三年事也。眾始信焉。(《馬氏日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