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有真誠惻怛之心,故能修愷弟之政,而民受其福。心有不誠,則雖文章數度周詳縝密,猶未免為徒法,而況未必能周詳縝密者也。故君子之學,莫大於立誠。凡榮辱得喪之交錯乎外而感乎其中者,如冰入湯,如雲過虛,堅凝靜定,無所妄動,然後為能誠。是故根心生色,盡己之性而盡人、物之性。否則種種作為,或生於榮名功利較計論量之私,心勞日拙,無以結民心而終成善治矣。
答王在庵
莊子雖未能無弊,要從自己實踐中立言。吾輩因其言以求入,種種嗜欲,不全放下,終難湊泊。直須胸中打疊潔淨,不著古人一語,而心心相契,乃是吾輩真實命根。此孔子所以欲無言者也。近覺學之不進,皆由談說想像,靡費實踐功夫。每一思之,真是耳熱汗下!
寄彭季山
吾輩今日之學從潔淨心地上專精畢力,由本達枝,自有根心生色、不言而喻之盛。則凡語言文字,莫非實理;知識聞見,莫非實得。不然,恐未免沾泥帶水也。
寄何善山黃洛村近得龍溪同宿數時,頓覺舊習之非。大抵此心未到澄瑩精純,便起種種作用言說,認為真機活潑,不知裏許盡是安排布置,種種作用皆為粉飾;種種言說皆為戲論。今須直下了徹,始有進步處也。龍溪直是學問透徹,直是善鍛煉人,相與切磋,直是心心相契,更無許多逢迎遷就門麵摺數,誠吾輩所不及!
答敖純之往時相聚,未嚐直從心地真切砥礪,拔去私邪,而徒口吻談說,未有定靜安慮之實。則區區自誑誑人,負君多矣。
寄錢緒山
近得與龍溪兄聚處,盡覺舊習之非。此心未到精瑩澄徹,種種識鑒運用,總是自私用智,總是浮飾。始信靜專動直、靜翕動辟心體,本是如此。未能充實,必無光輝,分毫假借不得。
寄劉晴川
某近來始覺從前學力疏繆,種種作用,盡非精實。一切私邪,往往弄奇作怪。視世之不學者雖念有粗細,轉念有遲疾,其為未得真根真種則一而已。向時以為功夫未熟所,所自今觀之,根種不真,縱糞多力勤,終為荑稗。直須洗骨滌髓,庶複天元一氣耳。
答友人問朋儕中莫不知有致良知之學,然須識取良知著落,則致知功夫始更精切,不然,未免攙和兼搭,隻到門外,不到門內也。學者往往識取未真。
答洪峻之
致知之說,近來講論益詳,然見解不可以為真知,揣料不可以為實際。一切俗情斬截不淨,良知未到圓融瑩徹、未能自快自足,而徒於一事之間、一隙之明,以為物格知至,其為自欺,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