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非同小可,關係社稷穩定。孩兒就算不信,也不敢掉以輕心啊。所謂不怕一萬,隻怕萬一。”李隆基誠懇地說。

李旦點點頭,欣賞李隆基顧及大局的氣度。“雖然術士之話不知真假,但朕知道朝中非議是真。看來朕得跟幾位大臣商量商量。隆基,回去等朕的消息吧。”



接著,李旦召集近臣,告知術士之事。

中書侍郎張說聽後,氣極敗壞道:“皇上,這擺明是太平公主在散播謠言。”

“張大人,說話注意分寸。”李旦道,不過心中有數了。

韋安石忙道:“請皇上息怒。前些日子,太平公主廣傳朝廷心向東宮,這兩件事似乎異曲同工。”旦歎氣:“眾卿家以為如何是好?”宋瑾道:“皇上念及骨肉親情,一邊是子,一邊是妹,可謂兩難。以微臣愚見,皇上不如讓公主少問政事,自然太子行事就會方便得多,宮裏也不會有這多閑言閑語。”

旦問:“如何讓太平公主少問政事?”張說道:“不如讓公主移居他地,加封食戶,讓其安享晚年。”旦遂下了令。

崔湜一言不發,見著眾人排擠太平公主,也知他們都是東宮的人。也無能為力。



夏日突如其來的陣雨,將崔湜困在宮中。回到久違的昭文館,與張說不期而遇。

寒暄過後,崔湜問:“張大人駕臨昭文館,似乎有要事在身?”張說道:“過些日子便是昭容娘娘的周年祭了,太平公主提請皇上複譽,並賜諡號‘惠文’。下官也是略盡綿力,來館中收集娘娘的詩作,留於後世。”崔湜心中一悸,止不住的④

公元712年8月,李隆基繼位,史稱唐玄宗。這一年,便是曆史上的開元元年。旦尊為太上皇,每五日太極殿會見大臣。其他政事交與李隆基處理。



第二年。

長安東大街。浩浩蕩蕩的車隊從這裏經過,行人紛紛讓道。

朱雀門敞開著,車隊徑直進了宮城。接著,承天門也打開了。大隊人馬候在承天門外,隻有三輛紅色的駕車進了太極宮。

神龍殿外。

太平公主在眾人的攙扶下離了駕車。身著紫色襦服,套著深紅訶子裙,高聳著單刀髻。見了李隆基,太平笑道:“皇上繼位已滿一年,姑母算好了日子,特來祝賀。”李隆基僵笑道:“姑母掛念。朕特意安排了晚宴為姑母洗塵。”太平道:“此次姑母為皇上帶了些蒲州貢品。晚宴之事,就不勞皇上勞煩。姑母還需拜訪皇兄。”

太平雖是一臉笑容,卻是趾高氣揚的架勢,完全沒把李隆基放在眼裏。聽到她欲拜訪太上皇,李隆基更是不悅。太平此次回長安,想必是要通過父皇,向自己施壓。李隆基終於硬生生道:“要拜訪父皇,姑母是來錯了地方。”太平照樣笑道:“姑媽自有分寸。”李隆基便道:“姑母,請。”太平闊步出了神龍殿。



崔府。

家丁匆匆進來,通傳道:“崔大人,太平公主擺駕崔府了。”崔湜愁眉緊鎖。崔液見著崔湜如此為難,也知事情難辦,問道:“崔郎,迎,還是不迎?”

崔湜有些底氣不足:“迎吧。”崔液勸道:“公主此次回京,用意不言自明。若是迎了,哥哥如何跟皇上交代?”崔湜道:“公主前來,豈有閉門之理?先看看再說。”崔液道:“那我先行回避了。”崔湜點頭,又吩咐道:“來人,準備接駕。”

太平公主來了崔府。

崔湜問候道:“一年不見,公主可好?”太平閑談道:“到了蒲州,一切也沒有之前想的那般淒涼,府邸繁華,燈火輝煌,歌舞升平。”崔湜笑道:“公主豁達爽朗,自然心情大靚。”太平卻道:“賦閑是好,不過,總覺得心裏空蕩蕩的。”

崔湜問道:“此次公主匆忙回京,怎也不事先通知崔某?本該崔某到公主府上慶賀,反倒讓公主奔波,實在失禮。”太平道:“收到竇懷貞竇大人的密信,得知劉幽求、張韋等人提請皇帝更換朝廷的班子,要換了本公主的人。豈能聽之任之?”崔湜心中一緊,勸道:“太上皇已將政事交與聖上處理……”太平斬釘截鐵道:“皇帝還得聽太上皇的。”崔湜為難。

太平又道:“此次匆匆來到崔大人府上,就是想共商此事。其中利害,大人可得好自琢磨。太平絕不會逼迫大人。”說罷,太平慢慢飲著茶,等待著崔湜的答複。

崔湜也知岑羲、竇懷貞、自己都將被牽連進去。道:“公主對下官恩重如山,這個關頭,崔某既已打開大門迎了公主,自然是站在公主這邊了。”太平滿意道:“得崔大人相助,太平先行拜謝。”崔湜道:“聽從公主差遣。”太平道:“明日皇兄在太極殿彙集朝臣議事之時,本公主便會多有行動。今日貿然拜訪,也不便打擾崔大人太久。太平先行告辭。”崔湜吩咐道:“送公主。”

想到太平公主的誌在必得,又想到李隆基的剛毅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