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通則6:選對話題——話題適當法則
古人雲:法無定法。前文的5項原則是交談進行的前提,要讓交談順利展開,並達到理想的效果,還應該懂得一些交談的技巧法則。一般情況下,至少要了解3個最基本的交談技巧:話題適當法則、深淺適度法則和失言補救法則。下文依次講解說明。
交談通常是圍繞著話題展開和進行的。交談內容的改變,往往也是因為話題導向而發生的。因此,選對恰當的話題,對談話的進行很重要。選了合適的話題,無須強迫,談話就能順利地進行下去;如果選擇了不合適的話題,引不起他人的興趣,別人沒有做出回應,談話就會失敗。
1.機敏女人寒暄得體
在正式交談開始之前,應有幾句話的寒暄或問候語,通常的俗語就是:沒話找話說。它不是個什麼話題,本身並不表達特定的意義,但它在溝通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寒暄能使不相識的人相互認識,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使沉悶的氣氛變得活躍。尤其是初次見麵,幾句得體的寒暄會使氣氛變得融洽,有利於順利地引入話題,進入正式交談。
由於寒喧是非正式的交談,所以在理解對方問候言語的時候,不必仔細回味其字麵的真正含義,寒暄的內容也無特定的限製。在交往溝通中使用寒暄語時,要注意特定的環境和特定的對象。比如中國人見麵喜歡問:“吃飯了沒有?”在一般情況下,這種寒暄語既簡單,又達到了交流感情的目的,並且誰也不會深究對方究竟吃飯沒有。但是,如果將這句話拿到某些特定的環境去說,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
前兩年有個相聲,說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以“你吃飯沒有”這句話與人問候,甚至與剛從公廁出來的熟人也是這樣,結果引起別人的反感。雖然這比較極端,但它正說明了使寒暄語要注意特定的環境。
另外,中國人都知道這句寒暄語隻是一般的問候,誰也不會有其他理解,但如果你對一位外國人也這樣打招呼,碰巧這位外國人又不了解中國的習慣,他就會認為你要請他去大吃一頓。無論他是“笑納”還是拒絕,都會使你的處境很尷尬。
所以,我們使用寒暄語也一定要有場合和對象意識。
2.留意自由信息
也許你有過這樣的經曆,由於找不好話題,雙方都覺得無話可說,交談中出現了冷場,也許這樣的經曆經常被你遇到。其實,這種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不管是你還是她,找不到話說,都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在談話的過程中,別人總是會給你大量的自由信息,自由信息是指你沒有主動要求也沒有預料到的信息。如果能充分地利用這些自由信息,借此提一些相關的意見或尋問,談話很容易變得充滿生趣。
“嘿,好久不見了。”
“啊,是的,孩子生病了,所以我得留在家裏照顧他。”
孩子病了,這個信息原本是談話者沒有問及的,但是應答者在無意間向談話者透露了出來,談話者轉而就可以問候:
“那麼,現在你的孩子好點了嗎?”
如果用心觀察體會,你就會發現談話的對方經常都在給出很多細小的自由信息。
如果你覺得這些自由信息能夠進一步作為話題展開,那就立即加以采用。這樣做不僅不錯,而且慣例上人們也經常利用這些自由信息展開或轉移話題。實際上,很少有社交性的談話能夠一連好幾分鍾都停留在一個話題上,轉移新話題如同找尋話題同等重要。
自由信息的利用方法,就是據此信息作一番評論,或是提一個問題。與前文一樣,如果你運用開放式提問,那麼就能夠得到對方深入的回答。
小王:“趙姐好,近來很忙吧?”
趙姐:“不忙,沒什麼事。周末還和小陳一起去做了個離子燙。”
趙姐所說的是這個周末和小陳一起去理發店做的離子燙,這個信息就是小王問及時所沒有想到的,獲得這個自由信息後,小王就可以進一步去提問。
比如小王可以問:“我從來沒有做過離子燙,離子燙還像以前那麼貴嗎?做離子燙傷發質嗎?”
自由信息也包括對方的衣著、行為、身體特征以及所處的位置,所有這些都可以被用來當作話題:
“你穿的T恤印有‘北京奧運’字樣,你是從北京來的嗎?”
有時候,你的自由信息隻是一些粗略的印象,如:
“你好像對網絡非常精通,這些知識你是如何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