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以解思念……”

而信後麵,還真的附有桓小皇子自己畫的,身穿胄甲,威風淩淩,手持長矛直視西北的畫像一副,畫雖然粗劣了些,但還是看得出來是桓小皇子。

林嫤將畫像遞給皇帝看,然後繼續念信:“……西北天高海闊,兒子的心情十分激蕩,連風沙都讓兒臣覺得親切,兒子覺得,兒子天生就應該是屬於這個地方的,因為在這裏,兒子覺得能俯瞰我整個大梁的江山如畫,可以知道父皇是多麼的偉大……

對了,兒子還有一件事要告訴父皇母後,兒子在路上救了一個小姑娘,那姑娘衣衫僂爛,躲在山洞裏,大約是從哪裏逃難過來的,看見兒子的時候,還以為兒子是壞人目光惡狠狠的就想要撲過來的模樣,兒子伸手去拉她出來的時候,她還咬傷了兒子。但兒子看她就是驚為天人,覺得遇見了生命的至愛,雖然她看起來才六七歲。兒子覺得她就是兒子以後命定的王妃,所以決定將她帶到西北,好好養大。等她長大了就娶她做王妃。雖然她現在還十分排斥兒子,認為兒子是壞人,但是兒子相信終有一天能夠將她感動的,所以不要取笑兒子此刻正春心萌動之下的行為……”行為之後,附帶桓小皇子畫上去的表情包一枚。

等林嫤念完信之後,皇帝忍不住笑了起來,道:“這小子,行事還真是出人意表。什麼驚為天人,六七歲的小姑娘能看出什麼驚為天人。”

林嫤一時也不知道該對兒子的行為說什麼好,他還打算玩養成那一套了,親自給自己養出一個王妃。

林嫤將信疊起來,遞回給皇帝,然後又看了自己的那封信,信中都是差不多的內容,都提到了要記得給他寄他們的畫像,還有那個讓他驚為天人準備親自養大給自己做王妃的姑娘。

☆、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文最後一章

皇帝將桓小皇子的信拿在手裏摩挲著,顯得十分的珍惜,顯然是還想要親自看他寫的信的。

林嫤道:“相親自看信就看吧。”說著想到了什麼,又道:“對了,前段時間江南的莊家獻上一樣東西來,皇上戴上,肯定就能看清楚信了。”

說著進了屋子,親自捧了一個匣子出來,將匣子放在桌子上打開,鋪在紅色的絨緞上麵的,是一副兩邊兩個圈圈,中間用一根細鐵絲連接,兩個圈圈的邊上又有兩根長長的東西可以掛在耳朵上的東西。

皇帝看著眯了一下眼睛,奇怪問道:“這是什麼東西?”

林嫤笑著道:“這東西可神奇得很呢,海外的蠻夷人喊它叫‘老花鏡’,就是中間放兩塊十分透明的琉璃片,要是年輕的人戴上它,看人看字反而模糊,但是像咱們這樣上了年紀視力不好的人戴著它,看字看人卻能十分的清楚。”

林嫤說著,匣子裏麵的老花鏡取出來,對皇帝道:“皇上,我給你戴上?”

皇帝聽林嫤說的也覺得有些神奇,“嗯”了一聲點了點頭,道“好”。

等林嫤給他戴上,皇帝再去看桓小皇子的信,果真是纖毫畢現,每一個字都十分清晰,連比劃用墨深淺肥瘦都看得清清楚楚。

皇帝將信看完之後,將眼睛上戴的“老花鏡”取下來,放在桌子上,笑著跟林嫤道:“這海外的蠻夷人還真的有些本事,以前咱們漢人發明出了火藥、指南針還有紙張、印刷術這些東西,都自詡我們漢人聰明。沒成想,海外的蠻夷人的智慧也不可小覷。”

林嫤將“老花鏡”放回匣子裏,笑著跟皇帝道:“這些可不是海外的蠻夷人做出來的東西,而是莊家在江南的工坊裏做出來的東西,不過這技術,還真是跟海外蠻夷人學來的。”說著又道:“這還要說皇上英明,開了海埠之後,派遣了不少匠人前往海外跟海外的蠻夷人偷師,皇上還別說,這海外的蠻夷人還真的會不少咱們不會的東西。現在江南那邊,許多商賈派遣匠人在海外學成之後,等他們回來就學海外蠻夷人開辦工坊,製造那些海外蠻夷人發明出來的東西。”

然後又拿了手裏的“老花鏡”舉例,跟皇帝道:“就說這老花鏡上嵌著的兩塊琉璃片吧,以前咱們大梁誰能造出這般透明的琉璃片,跟上麵沒有東西似的。而海外的蠻夷人就造出來了,而且人家還不叫琉璃片,人家叫玻璃。如今咱們大梁的工匠將他們的技術偷學了來,咱們便也能生產出來了,而且還進行了改進。如今江南那邊,不少人拿這個來裝在窗戶上,不用打開窗戶,就能在屋裏看到外麵的風景。”

皇帝聽著沉默起來,過了一會,對林嫤道:“把這東西拿給太子看。”

林嫤明白皇帝的意思,他是想讓太子為政不要固步自封,海外蠻夷人有比大梁長處的東西,也要去學著來。

林嫤笑著道:“這個皇上留著用吧,以後看書看信都方便,莊家送上來整一大箱子呢,我父親母親,還有二伯父二伯母他們如今都用上了,都說這東西好。我再找兩副給太子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