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華年(胤礽重生)》作者:vendredi

☆、朝會

繡工精致的杏黃色八團龍大襟長袍,鑲金緙絲勾勒出氣勢磅礴的金龍,薰貂為袖,紫貂為領,雙層金龍頂青狐冠帽,十三顆東珠是他身份的象征。

胤礽站在落地大鏡前,細細撫摩著鏡中自己略顯蒼白的臉頰,眯起的雙眼裏隱約有身後人看不懂的晦澀光芒。

“太子爺,時候快到了。”

“嗯。”

“太子爺,今日是您第一次上朝聽政,您可得仔細一些……”婦人歎道。

“我知道。”胤礽垂下眼,沉默片刻,再抬頭,衝婦人燦爛一笑:“淩嬤嬤,忘了一件東西。”

“什麼?”

“朝珠。”

淩氏一愕,慌忙吩咐身邊宮女前去取來。

同樣是杏黃色絛帶串起的東珠朝珠掛到了胤礽胸`前,胤礽伸手撥了撥,道:“時候到了,走吧。”

寅時還未到,天色尚暗,皇帝叫大起,乾清門外早已站滿了人,胤礽出現,眾人一起向他問安,胤礽嘴角恰到好處地勾起一個弧度,免了眾臣的禮,走到了人群最前頭站定。

胤禔落後他一個腳步站在身後,自始自終是那副微垂著眼,不鹹不淡的樣子,連向太子請安時,臉上也沒有出現過多的表情變化。

胤礽走他身邊經過,餘光睨了他一眼,嘴角微撇。

康熙二十年十月,南征軍攻入昆明,吳世璠自縊身亡,三藩之亂平定。皇帝聞訊大喜,特地開朝會,叫大起。

時年八歲的皇太子,在康熙點名之下,第一次上朝聽政,出現在文武百官麵前。

在京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不入八分公,部院大臣,四品以上官員齊集乾清門外,三聲淨鞭過後,眾臣魚貫而入。

康熙一身明黃色朝服,臉上帶著少見的喜悅笑意,端坐在龍椅之上。

胤礽垂下眼,與眾臣一塊,下跪,叩首。

群臣站定之後,康熙從太監手裏接過呈上來的雲南捷報,朗聲用漢語宣讀了一遍,最後目視眾人一圈,目光落在了胤礽身上。

胤礽上前,接過太監呈到手裏來的報文,嗓音清脆地又用滿語複念了一遍,吐字清晰,從容鎮定,半點不怯場的模樣讓人刮目相看,皇太子,比他們想象中要沉著大氣許多。

康熙開朝會的目的,自是揚國威宣政績普天同賀,盡管刻意掩飾,臉上到底還是帶著平時不易表露的自得之色,眾臣一個接著一個上前吹捧溜須,除了一開始的誦讀報文,胤礽始終保持著沉默,沒有開過口。

聽夠了朝臣的奉承之後,康熙擺手示意眾人安靜,肅起了笑容,道:“諸位臣工,昔日三藩生反逆之心時,朕為局勢所迫,下令撤藩,本是不得已之舉,也是孤注一擲破釜沉舟之舉,而三藩果反,其後戰事陷入僵局,險些讓吳逆做大,所幸天佑我大清,如今三藩之亂既已平定,百廢待興,這善後之事,還需爾等共議。”

康熙話音落下,朝臣開始竊竊私語,小聲議論,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人,上前一步跪下,大聲道:“奴才有罪!”

康熙眉頭微蹙起:“索額圖你何出此言?”

“奴才愚鈍,昔日被那吳賊蒙蔽,輕信他能安分守己,甘為皇上鎮守邊南之言,在皇上起撤藩之意時也曾為其說好話做擔保,意圖打消皇上念頭,幸得皇上英明,聖心獨|裁,才未誤了大事,如今三藩之亂雖已平定,奴才之錯,實不能掩蓋,奴才愧為人臣,卻不能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實乃奴才之罪過,還請皇上嚴懲奴才,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