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來自膠園的召喚(1)
1969年春天,一場史無前例的“上山下鄉”運動迅速席卷中華大地。在“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號召下,因*停課在家的初高中學生被迅速動員起來,告別家鄉,紮根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一夜之間,許多人家都走空了。子女們“插隊落戶”正牽動著所有城市家長的神經,做父母的不是在打聽街坊鄰居的子女上哪兒去“落戶”?就是忙著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也還有一些精明人,為了能留住一個子女在身邊而四處奔波,千方百計尋找不下鄉的門路。
“上山下鄉安置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也忙碌起來,通過走街串戶,舉辦各種類型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耐心宣傳知青政策,說服動員家長堅決走毛主席指引的革命化道路,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農村去。
如火如荼的下鄉運動進入縞潮時,一份立即返校通知書送到龍小鷹手上,他知道離家的時候到了。
走在返校路上,到處彩旗招展、鑼鼓喧天,沿途不斷遇到高舉紅旗、胸掛紅花、身背背包,充滿青春活力的上山下鄉隊伍。這些個躊躇滿誌、意氣風發、豪情萬丈的青年就要到農村去了!就要到廣闊天地裏去了!要沿著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路線去披荊斬棘、戰天鬥地,在農村這塊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冷清多年的校園又恢複了往日的喧鬧,工宣隊員們在操場一端搭建臨時講台並為其披紅掛彩,在兩側豎起了高大木架,懸掛出“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大幅標語。咯、咯幾聲調試音後,架在大樹上的喇叭開始播放激昂的革命戰歌,“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一切都熱火朝天地顯示出“上山下鄉”這個堅定不移的主題。
操場上三五成群擠滿了人,同學們圍在一起嘰嘰喳喳像麻雀般的熱鬧,大家都在談論未來,等待著決定命運的時刻。在你來我往的人流中,龍小鷹忙著尋找幾年不見麵的同學。
“小鷹!小鷹!快過來,我們在這裏。”人群中傳來興奮的喊叫聲。
“辰盛!驍崗!你們都在呀。”龍小鷹高興地擠了過去。
*停課三年,龍小鷹、王辰盛和尚驍崗就在這座城市混了三年。撈魚摸蝦、爬山遊泳,粘航模裝配收音機,看槍戰撿拾子彈殼買錢,凡屬能消磨時間的事情他們都想著做了。那個時候供應極為緊張,定量不足,供給不夠,半夜就要起床去排隊買米。每逢家裏需要買米時,他們就睡在尚驍崗家中以便結伴同行。在那個武鬥混亂的年代,半夜出門很不安全,為了防身,也為了不讓他們成天亂跑,尚驍崗的父親特意把幾個孩子召集在一起,讓他們走八卦掌、練木人樁。多年來的流浪經曆,讓他們結成了最信得過的好朋友。
好朋友見麵大家高興地拉在一起,王辰盛對他說道,“小鷹!‘上山下鄉動員大會’後就要報名了,等會我們一塊去報名,好分在一起。”
“我們要到哪兒?”此刻,龍小鷹還不知道命運的安排。
“你不知道嗎?初一同學的命運改變了!說我們年紀還小,不用去住農民家,照顧到邊疆農場。在那兒過的是集體生活,吃的是集體夥食,屬於工人階級,每個月還能領到一份工資。”有人告訴他。
“還是沒有說清楚,我們要去邊疆西雙版納墾荒。聽說那兒條件艱苦,天當被、地做床,還要在毒蛇猛獸出沒的森林裏開荒種橡膠。這讓我想起了蘇維埃時期的西伯利亞,嚴寒、空曠、苦工,好艱苦那!”尚驍崗接過話題。
“種橡膠?聽起來很不錯嘛。”龍小鷹愉快地對尚驍崗說道,“我到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你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巴西,那兒有寬闊的亞馬遜河和神奇的原始雨林,雖然雨林中人跡罕至,根本就無路可走,但那兒卻有美麗的橡膠園,是寶藏的發源地。要知道,全世界可以種植橡膠的地方並不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