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是從古到今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現代人每天工作忙碌,常常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人到中年時才意識到自己的身體虛弱,疾病頻增,這主要是由於在工作忙碌的時候沒有同時兼顧養生保健。
到底什麼是養生?養生又有什麼益處呢?養生,古稱“道生”、“保生”,其意義是通過調攝、食養、藥養、節欲、辟穀等多種方法,保養和增強自身的體質、提高正氣、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減少或避免疾病的發生、延緩衰老、長壽健康。
形象地說,如果健康是一棵小樹,那麼養生就是滋養小樹的肥料,隻有把肥料調配好,小樹才能茁壯生長,保持茂盛的姿態。人生最寶貴的莫過於生命,健康是生命的基礎,養生又是健康的基礎,可見,養生對於我們延長生命,健康生活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現代人越來越過分地依賴醫生和藥物,期盼這些能夠根治所有的病痛,卻不知道藥物和醫生隻能解決一個病痛或是一個症狀,而不能由內而外地改善身體,有的時候還會帶來副作用,“是藥三分毒”就是這個道理。
西方醫學之父希臘人希波克拉底的名言:人類最好的醫生就是空氣、陽光和運動,想要擁有健康就需要學會養生之道……
雖然西方人崇尚養生,但其實在我國古代也有很多聖人推崇養生之道,他們都早於西方人,老子就是其中一個。老子是中國春秋時代的著名哲學家、思想家,也是道家創始人。據《史記》記述:“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二百餘歲,以自修道而養壽也。”曆史上雖有不知其所終之說,但是有一點看法還是一致的,這就是說老子比孔子年長近30歲,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歲,故此推論老子是一位超百歲的壽星,可見老子有自己的養生哲學。
在《老子》一書中,記載了他獨特的養生:之道,其核心就是:“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這“食母”就是食氣,食氣是古人養生的主要方法。老子不但是個以氣養生的實踐者,而且還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寫出了氣功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成為曆代氣功家練功的要旨。
從古人的經驗中我們可以看出,養生並不是簡單的藥物調養,它包括通氣、通絡、食補等多種方法。現代人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忙碌的工作之餘並沒有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導致氣力不足、身心疲憊,需要由內而外地進行調養。
本書結合中外養生寶典,總結歸納出20堂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養生智慧課,由內而外,由冬到夏,由天至地,讓您在工作閑暇之餘了解養生之道,養生之本,效之養生必將事半功倍。
古人雲:“天地之大德日生,所有的生命事物都是因緣際會。”既然上蒼付予了我們寶貴的生命,我們就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她,畢竟我們的生命隻有一次,多關照自己,好好地嗬護身體健康才是對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