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我們忙活十多年,生了五個孩子,一個也沒撈著自己養。後來程昱之也看開了,他說這輩子管我這麼一個寶貝就夠他忙活了,子孫的緣分就不圖了。

永樂十九年的那次下西洋是為了我三哥的女兒,我有了一個侄孫,後來他們小兩口就幹脆留在了海外。

到了宣德六年,宣德帝有心重振大明的威風,又召我下西洋,我回想我去的那幾趟盡在忙著生孩子了,居然沒撈到多少錢,現在終於不用生孩子了,可以靜下心來撈錢了,就欣然前往。

回來的路上,程昱之說我斂了那麼多財,這輩子也花不完,隻能便宜那幾個兔崽子了。

我一聽不樂意了,那幾個崽子一回家就和我搶程昱之,我不揍他們就對得起他們了,還給錢他們花?呸,老子不幹了,現在開始老子要使勁花錢,花光所有的錢!

於是程昱之製造了我病危的假象,而此前為了操作上的便利,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我安插了許多丐幫的人在寶船上工作。我許諾,他們如果能最後配合我一次,以後他們討飯我就不抽頭了。

在他們的配合下,我很順利的“死”了。後來在南京牛首山有了一座“鄭和墓”。

同一時段,我換回女裝,叫回了慕容和正的名字和程昱之半路下了船,去遊曆天下準備把錢花光。

下麵還有兩章,全貼完了。從九寨溝回來寫小程的番外。

後傳

葵花寶典在江湖上流傳開後,引起各方的覬覦,有個妄想獨霸武林的人搜集了所有的葵花寶典,隻留下了一本,其它付之一炬。

以後這本葵花寶典就被人奪來奪去。

後世的人不知內情,以訛傳訛,就傳成了葵花寶典是太監寫的。這倒也不能說完全不對,慕容和正確實當過太監。隻是下麵這個誤會大了,說葵花寶典隻有太監才能練,這可害苦不少人。

有一個叫東方要白的人得到了這本葵花寶典,為節省時間,拿到書沒看就急吼吼的揮劍自宮了。待翻開第一頁,第一行殘缺,隻餘三個字還模糊不清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愛惜書,再加此書曆年來在武林人士手中爭來奪去的,還能屍骨尚存就算不錯了。

東方要白經過仔細辨認,確認那句話是“##此功,###宮”字。暗自點頭,第一句想必是告訴練功者需要自宮的。

東方要白照著葵花寶典練成了絕世武功,就更堅信自己對第一句的理解沒錯,於是斟酌了一下字句,提筆補全了第一句——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鏡頭閃回:慕容和正剛開始寫書時,為了加強讀者的第一印象,促使大家掏錢來買她的書,揮筆寫下“練好此功,賽過做官”。)

從此改頭版的葵花寶典流傳於世。(比起東方要白,高鄂給《紅樓夢》續狗尾厚道多了。)

謬論傳久了也能變真理,數代人因此揮刀自宮。

他們哪裏知道,如不自宮,也能成功;即使自宮,未必成功;如已自宮,隻能進宮。

因為自宮而未成功的人太多,大量的閹人湧向皇宮。又因為僧多粥少,為了爭奪上崗的機會,他們一個個玩心機,耍陰謀,走後門,通關係,所以最後進宮的都是些狡詐之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魏忠賢了。大明朝因此宦官為禍,最後終於滅亡。

這恐怕是慕容和正始料未及的,不過她也不會在乎就是了。

又是幾百年過去,很多事實湮沒在曆史的塵埃中,同時又有很多偽事實被衍生出來。在中國香港有個叫金庸的人聽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傳說,寫了一部《笑傲江湖》,他將東方要白和東方不敗弄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