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守株(1 / 2)

突然一個防哨急急地跑過來,說是有人往這邊來了,不知人數,不明身份。所有人都站起來,戒備地望向四方。

如果是蔣軍,大概已經合圍,沒有必要分兵,而應集中一個方向突圍,如果不是蔣軍,則隻需確認身份即可。

很快來人就到火堆邊了,是阿仁他們。

“這三位就是我說起過的故將軍之子邢仁,邢府家將許虎以及鳩山起義軍的孟揚,”我向在場的起義軍介紹阿仁三人,又反過來向阿仁三人介紹起義軍,“阿仁,許虎,孟揚,這些是應召的起義軍。”

所有人又重新坐下,阿仁三人以及郝劇等十餘人坐在我這個火堆,其餘十餘人坐另一個火堆,防哨則重新站崗去了。

“阿仁,你們比我計劃中回來的快。”

“我想起義軍初立,正是用人的時候,所以和許虎、孟揚連夜趕過來,想著先在山中歇一晚,明日再下山去仔細探看,不想在這裏碰到些人馬,看人數不是許多,又心中疑惑,就過來看看。”

“你們可是拖住息令三天?”

“一切按世子所言,郗遲此人確是息令,每日他總要以各種由頭離隊,又總是想著留下些形跡線索,好在我們都清理了,我則以拜訪黎國隱士為由將他拉在我們身邊在山中轉圈。”

“直到昨日早晨,我以無世子不能起兵假稱往靈秀頂來,息令則說與世子不和單獨往息國回去了,我們分別之時我又將能夠召集的起義軍數量漏與他了,他應是不疑的。”

“阿仁,做得好,隻是我原先便說過的,你喚我阿天即可,”我覺得趁此機會說一說,增進大家的凝聚力也好,所以大聲喊道,“從今之後,起義軍內喚我,不必口呼世子,直呼阿天即可。起義軍初立,各位都是首義。”

“阿天,隻是息令放歸了,必然引蔣軍來,我們誘敵於靈秀頂,若蔣軍大圍,恐怕計策不行。”

“李義在棠闕身上使了個計策,所以棠闕的軍馬不會動,沒有棠闕的協助,息令在黎國聚不起多少兵來。”

“可再怎麼少,以他蔣臣的身份,聚集起幾縣的縣兵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總是不成問題的吧,到時我們麵對的就是數十倍乃至百倍的敵軍啊。”

“阿仁,你放心,我自然有對應的計策。”

阿仁不再說話,大家都沉默下來。我這麼說並不能讓他們釋疑,畢竟情況擺在這裏。實際上我也是沒有底的,隻是我作為首領,總不能說些喪氣的話,而此時說什麼都起不到多大效果,大家都沒有說話,各自心裏想著事。

隔天一早,我們就下山去,留下孟揚領著兩人留駐伏牛村,等待後續的起義人士,我又囑咐了小心,就帶著剩下的人往靈秀頂趕。

靈秀頂距離伏牛村不是很遠,大概有二十餘裏的路程,伏山整體的山勢不高,就靈秀頂異常突出且獨立,這也是我選擇靈秀頂的原因,說起來這還是李義介紹的。

息令的離去,主要有兩個事情,一是彙報棠闕的謀反,二是調兵應對起義軍。我想按照事情的大小來看,棠闕手握重兵,必然是第一目標,我們不過是遺患,且人數不多,又知道起義地點,所以不會因小失大。這樣就能為我們贏得短暫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