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巧言斷命案
西漢景帝在位年間,京城裏發生了一樁兒子殺繼母的大案:有一個少年叫防年,母親病逝以後,父親又娶了繼母。這婦人姓陳,心地險惡。一天,防年的父親在房裏讀書,讀到古詩裏描寫一位美女,既溫柔又賢惠,無意中說了一句愛慕的話:“如此能夠娶到這樣的妻子,就是讓我死,我也毫無怨言!”婦人聽了非常生氣,竟然拿起裁衣剪刀,朝丈夫頭上猛戮過去,把他當場刺死。防年趕來,奪過凶器,憤怒地將那婦人殺死。
這件大案上報到漢景帝那兒,景帝覺得這個案子很難辦:一為殺夫,一為弑母,都是死罪;然而子報父仇,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時,12歲的兒子劉徹侍立一旁,啟奏道:“那個姓陳的婦人,到了夫家,成了丈丈的前妻孩子的繼母,那是她與丈夫的關係這一點上來論定的;現在,這個姓陳的婦人,殘忍地將自己的丈夫殺死,還有什麼夫妻關係呢?”
“這時哪兒還有一點夫婦的倫理關係!”景帝說道。
劉徹說:“既然夫婦關係沒有了,那麼,母子關係自然也就斷絕了。防年之舉完全是為父報仇,這也就談不上什麼大逆不道之類的罪名了。”
景帝高興得連連點頭:“你說得不錯,防年無罪。這也得多謝你的明智啊!”
就這樣,防年被判為無罪。
大謀略:在通常情況下,人們總會用常規的方法去判斷一個事件的對錯,但這樣往往不能讓人滿意。而換一個角度去判斷也許更合理,而且更容易讓人接受。
昭帝慧眼識騙局
漢昭帝繼位時隻有8歲,根據武帝遺詔,由大將霍光輔佐幼主,幫忙料理國事。由於國家事務都由霍光決定,因此必然會得罪朝中的一些重臣,如上官傑、桑弘羊等人。
上官傑等人為了除去霍光,爭得更多的權力,就偽造了一封燕王的書信,派人送到朝廷。信中給霍光捏造了一係列罪名:私調禦林軍,調選自己府第的校尉,獨斷專行,想政變奪位等。桑弘羊不失時機地加以煽動,要免去霍光的職務,可昭帝卻不聽從。
第二天早朝,霍光得知了此事,便站在庭外不願上朝。昭帝見霍光沒有來,便問:“大將軍在哪裏?”
“因燕王告他,不敢上朝。”上官傑乘機說道。
漢昭帝就下令霍光上朝。無奈之下,霍光隻得上朝,剛入朝廷,他就卸下帽子頓首謝罪。
“請大將軍把帽子戴上,我已知此信有假,大將軍是被冤枉的。”昭帝說。
霍光非常吃驚,忙問:“陛下怎麼知道的?”
昭帝說:“將軍演習禦林軍,這是大將軍的職責所在。調選校尉這事不到10天,處在遠方的燕王如何能知?況且,如果大將軍想要發動政變的話,也用不著調動校尉。”
當時,漢昭帝僅14歲,他精辟地分析使朝中大臣大為讚歎,那個上書的人聞訊逃跑了。
大謀略:騙局終究是騙局,善於思考的人能夠找出其中的破綻,破綻一出,騙局也就被揭開了。
利用小偷滅偷盜
漢宣帝時,京都長安的偷盜現象十分頻繁,社會秩序比較混亂,自打趙廣漢被殺以後,京兆尹就換了好多人,後來漢宣帝就調政績突出的潁川太守黃霸為京兆尹。但是黃霸上任不久,就因為不能勝任這項工作,被免去京兆尹,仍回潁川任潁川太守。如此一來,京都社會秩序變得更加混亂,長安市偷盜事件頻繁發生,各行各業的商人對此十分頭痛。
這時皇上頒布了一個詔令:任膠東相張敞做京兆尹。並把他召進了宮。
張敞進宮後,皇上問及張敞有沒有辦法製止這種偷盜現象,張敞認為能夠製止。張敞上任以後,就拜訪詢問長安城中父老,得知幾個小偷首領外出時常有童奴跟從,在家時表現都很溫和厚道,左右鄰居都認為他們是忠厚長者。張敞把他們召來加以責問,首先把他們以前的罪過赦免了,讓他們根據自己所熟悉的情況把所有的偷盜者都召來以便將功贖罪。偷盜首領說:“現今要一下子把他們召進官府,恐怕有些困難。不過,我會盡力去辦好的。”張敞就把偷盜首領封為官吏,讓他們回家休息。
回到家以後,偷盜首領馬上擺出了酒席,小偷們都來慶賀。趁大家喝得暈乎的時候,偷盜首領就在小偷們的衣服上塗上紅顏色。官吏坐在間巷口檢查過往行人,凡衣服染上紅顏色的都捆綁起來,一天之內就抓獲了幾百人。接著,張敞就審查小偷們的偷盜行為,有的一人就作案一百多起。審查完畢,都依法進行了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