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聽後笑了笑,說:“咎犯的話,是顧及一時,而雍季的話,是對百世有利,哪裏有把顧及一時的放在對百世有利的之前的道理呢?”
聽了晉文公的解釋後,大家都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
孔子對這件事評論說:“遇到危難而用詐術,足以打敗敵人;回國後尊崇賢人,足以報答恩德。晉文公雖然不能堅持到底,卻足以成就霸業了。”
大謀略:道義是“百世之利”,而功利隻是“一世之務”,隻有尊崇道義,才是掌握了“勝之所成”。因此,行賞的原則應該以道義為上,而以功利為下。
舉賢人不避親仇
晉平公問祁黃羊:“南陽縣缺縣令,你看,誰可以去擔任這個職務?”
祁黃羊毫不猶豫地回答:“派解狐去,他可以勝任。”
平公驚奇地問:“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
祁黃羊回答:“大王您隻是問我誰可以勝任縣令職務,並沒有問誰是我的仇人。”
於是,晉平公就委任解狐做南陽縣令。果然,解狐勵精圖治,一掃弊端,地區治理非常
成功,百姓讚不絕口。
不久,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缺少法官,你看,誰可以去擔任?”
祁黃羊回答:“依臣之見,祁午可以勝任。”
平公又非常奇怪地問:“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推薦他,難道你不擔心別人說你的閑話嗎?”
祁黃羊義正詞嚴地答道:“大王問我誰可以勝任法官,並沒有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
祁午當了法官,執法嚴謹,除害興利,舉國一片讚揚。
孔子聽說,高興地讚道:“好,祁黃羊推薦人才,外舉不避私人仇隙,內舉不避親子之嫌,真是大公無私啊!”
大謀略:舉薦人才,隻見公義,無視仇親的道德勇氣,是國家社會人人所要培養的一種基本精神。能“公”才能去“私”,能去私才能互信不疑,這是塞堵亂源的根本道理。
區分巨翮與軟毛
晉平公渡江,佇立船頭,眼望碧波萬頃,江山如畫,不禁長歎道:“唉,怎樣才能得到賢人,共賞此樂啊!”
在旁搖櫓船家名固桑的聽見了,說道:“大王說過分了吧!那龍泉寶劍產於吳越,靈蛇之珠生於江漢,和氏之璧出自昆山,這三種寶貝雖沒有長腳,大王想要,都馬上能夠得到。如今大王要是真的愛慕人才,賢士會不來嗎?恐怕大王隻是嘴上說說而已。”
“什麼,我還不愛慕人才?”晉平公生氣地說,“告訴你,我門下養了食客三千多,早上糧食不夠吃,晚上我就去收錢斂米。為了讓他們日子過得舒舒服服,我煞費苦心,還說我不愛慕人才嗎?”
“當然,當然,”船家回答,“不知大王見過鴻雁沒有?鴻雁長了一身羽毛,可是它高飛衝天,依靠的隻是翅膀上那幾根剛硬的巨翮;至於肚皮下、背脊上那厚厚的軟毛,拔去一把,添上幾根,都無所謂,是不是?”
晉平公點點頭。
“那麼,”船家微笑著問道,“請問大王的三千食客是翅膀上的巨翮呢,還是腹背上的軟毛呢?”
晉平公聽罷,默然不語。
大謀略:君主好士,賢士必然歸附,然而士的能力亦有良、劣之別。要知道得一個真正人才,可勝過千百個平庸之輩,因而在人才的選拔上,要有寧缺毋濫的原則。
公儀休挑戰自我
公儀休愛吃魚是出了名的,他幾乎每天都要吃魚,達到了每日無魚不歡的地步,一些小毛病甚至能靠吃魚治愈。魚對於他來說簡直是一種神奇的藥物,因此天天都有人去給他買魚。
天天都吃同一種魚當然沒有什麼意思,所以公儀休吃魚也不斷地變換花樣。他吃過的魚很多,既有淡水魚,也有海裏的魚;既有南方的,也有北方的。魚的品種包括:草魚、鯉魚、鱅魚、鯽魚、黑魚、黃花魚、鰱魚、青魚、帶魚、墨魚,大黃魚、小黃魚、還有鱔魚、甲魚、泥鰍、對蝦等,真是數不勝數。不僅如此,公儀休還特別講究烹魚方法,煎、炒、蒸、煮以及一些別人叫不出名字的方法,他都交替使用。他挑選廚師的標準,主要就看他烹的魚滋味美不美,花樣多不多。他還常常親自到廚房去指導廚師做出稀奇古怪的花樣來;心情特別好的時候,他還會親自露一手,他的烹魚手藝的確令人叫絕!
這一年,公儀休當了魯國的宰相。於是,上上下下認識他的人以及那些有求於他的人,都爭著買魚去送給他,出乎他們所料的是全都被公儀休拒之門外。他的學生覺得很奇怪,對他說:“既然先生這麼愛吃魚,那為何不接受別人送的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