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219年末,麥城。
朔風烈烈,大旗飛揚。
破舊的帥旗下,一身材雄壯的軍官正走過來。
帥帳門口,兩親衛攔住他:
“高屯將,所來何事?”
高明一拱手:
“有重要軍情,稟告君侯!”
等高明進賬,發現關羽並不在帥座上,而是和關平、周倉、趙累、王甫圍在火堆旁。
關平瞪著自己的愛將:
“熾星,父帥正在軍議。有事可快快稟來!”
火堆上燉著一大鍋湯,一股香味傳來,高明的喉結忍不住滾動了一下。
關羽道:
“不要急,既是稟報軍情,你慢慢說!”
高明拱手行了一禮,把手伸進衣服裏麵,從懷裏掏出一結的繩子:
“各位將軍,請看!”
火下,一粗壯的麻繩,了個圓圈結,後麵還留出了長長的一截。
“這是何物?”關平有些詫異。
“馬鐙。這個東,馬鐙。”
“馬鐙?”關羽站了起來,就像一頭伸展開身體的瘦虎,目如電。
“對,馬鐙。將馬鐙係在馬鞍之下,騎兵就可以把兩腳踏在繩圈中。
這樣,無論穩定身體、還是操控馬匹,都會靈省力得多。
現在,軍中隻有最好的騎兵能在馬上披重甲、使長矛。
有了馬鐙,便人人都能到。而,一日至少可以多行三十裏!”
“好!”眾人皆異口同聲的出好來。
關平是忘形,他一把過高明,把手裏的碗遞了過去:
“熾星,你可是天縱之!來,喝一碗暖暖身子,仔細說!”
“謝小關將軍!”高明也不矯情,過碗,咕嚕咕嚕一口氣喝。皮甲湯雖說沒麼營養,但身上的是暖和了許多:
“這馬鐙,本應為銅製。我用繩編,隻是為了個模樣。
我軍如困在這麥城之中,用銅是來不了,用木頭製作,卻也可以!
比銅製馬鐙,也隻差在不耐用罷了!”
周倉也拱手而起:
“君侯,趕快下令突圍吧!有了馬鐙,麥城尚有三十匹馬,君侯選一隊壯士,一人雙馬,定能殺出重圍,川搬兵報仇!
我就死守麥城,為君侯斷後了!”
“是啊,父親(君侯)!快決斷吧!我等可為斷後!”
誰,關羽卻緩緩搖頭。
“不,你們走,我斷後。”
眾人麵麵相覷,關平近前一,扶住關羽:
“父親,何以如此不惜千金之軀?”
“我老了!”關羽一聲長歎,因累月征戰而消瘦的高大軀體,微微顫抖:
“此去川,千山萬水,我舊傷未愈,如何去得?
我失了荊州,倘若到川,漢中王不殺我,難服眾人之心;若殺了我,又有違桃園之誓。
那大哥該如何是好?
孫權小兒,必欲得我的人頭而甘心。隻要我的旗號還在麥城,東吳軍定不會認追擊你們。
到得川,想辦法為我報仇吧!”
高明大驚,搶前一,單膝跪地,大聲道:
“萬萬不可!”
關平背對關羽,朝高明使個眼色:
“熾星,你素有計謀,有何計較,趕快說來?”
高明言辭懇切:
“君侯於我等為帥,於小關將軍為父,豈有為屬下而棄主帥、為子而棄父的道理?
如此,我等就僥幸逃川,又有何臉麵見漢中王?
將來漢中王興兵雪恨,我等荊州,又該如何服荊州人之心?
君侯切莫多想,率我等突圍是!”
關羽垂著頭,背瞬間駝了很多,仿佛一下子老了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