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阿姆斯特朗,《南華早報》總編輯。
《南華早報》創立於1903年,是東南亞最大的一家英文報紙,在亞洲乃至全球都享有較高聲望。其讀者多為高級知識分子、政府官員、大公司高級人士等較有社會影響的群體。阿姆斯特朗先生則認為,虛假報道或作負麵報道很容易,但對於記者最重要的,也是最難得的是,秉承平衡、公正、誠實的報道態度,做出建設性的報道。他說:“我們《南華》並不是總能達到這個目標,但我們正努力地靠近它。”
新聞總是會招致批評;它幾乎沒有朋友或支持者。
如果我們來研究一下所有關於記者或媒體的評說和文字,想找到些許肯定的言論將是件非常難的事。當然,這樣的言論還是存在的:
例如,美國曆史學家GeoffreyC.Ward曾經把新聞描述成“曆史的初稿”。而前任《華盛頓郵報》編輯BenBradlee把新聞稱作是“匆忙中的文學”。可見,他們兩位都認為媒體扮演了一個高尚的角色,但同時也要受時間壓力的限製。
然而,每一條正麵評價都要麵對數百條的負麵批評。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廣告是報紙惟一真實的部分。英國作家RebeccaWest寫道,新聞業就是填塞空間的行業。
無論如何,讓我們今天暫且拋開這些,來談談那些積極的方麵。因為那些持負麵意見的人,通常都是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無法得到重視而大放厥詞。
我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出席這次南華獎學金的頒獎會。首先,祝賀所有的獲獎者。同時,我也很興奮,為你們這些未來的新聞工作者而興奮。或許我的樣子看上去已經不年輕了,但我至今仍未忘懷自己初為記者時的激動心情。我還記得當時身為記者的責任感帶給我的緊張和不安。作為記者,我們必須努力做到平衡、公平、誠實和準確。如果我們犯了錯誤,那麼所有麵對電視屏幕或報紙的受眾就都看到了。
清華大學因其培養優秀記者的努力而享有盛譽。在媒體高速發展的中國,對合格記者、編輯和製作人的渴求也是前所未有的。而清華大學畢業的記者將站在新聞戰線的最前沿,在滿足媒體擴張需要的同時來實現社會的媒體的期望。
正如我前麵所提到的,記者對於公眾對媒體所表達的不信任有著深刻的體會。因此,記者應該努力爭取優秀,秉承嚴格的道德標準,並且懷著責任感和公正心在報道和評論中做到誠實而富有建設性。這些對於記者而言非常重要。因為輕率地否定總是很容易的。做到誠實而富有建設性則要求投入更多的時間和思考,有些時候或許還需要一定的勇氣。
我們的《南華早報》也希望自己的記者們都能秉持以上的原則,同時我們也努力促成這些原則在實際工作中的實現。《南華早報》到今年11月6日就要慶祝第100個生日了。在經曆了許多風風雨雨之後,她生存了下來。憑著事實和公平的報道原則,《南華早報》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自己的影響力。不過,我還要誠實地說,《南華早報》並不是總能滿足那些原則,然而我們向著理想目標前進的努力從沒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