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九歌 作者:米蘭Lady

【正文】

楔子

落木蕭蕭時,莘陽君憑禕自幽篁山歸來。

樗國新君子暾親自出城相迎,待叔父向自己行過君臣之禮,即正襟一揖,向他施以家禮。

莘陽君忙以手相扶,彼時抬目,與子暾相視而笑,那一刻的眼角有一點瑩光。

子暾噓寒問暖,莘陽君含笑以答,態度恭謹,言語溫和。子暾邀他同乘一車回宮,莘陽君再三拜辭,而子暾堅持,最後攜他的手,親引他登車,才命起駕。

國都洺城百姓聞訊而來,守侯在禦輦必經之處。高車行近,車上簾幕間或有風掠開,倏忽一瞬間,可以窺見其中兩名男子身影。一樣的廣袖高冠,容止端雅,矜貴出塵。

而且他們不時交談,言笑晏晏。

便有年老者不禁落淚,感慨不已。十六年前,莘陽君乘車離都,赴幽篁山隱居,先王玄湅——子暾的父親親臨洺城南門相送,名曰“送”,然隻負手立於城樓之上,淡漠地看莘陽君跪拜於城下依儀辭行,出城遠去,自始至終未發一言。

當日莘陽君隻乘一輛無任何紋飾的馬車,帶幾名家眷侍從,一任車轆轆行往遠方。他蒼白的麵容上未殘留絲毫情緒的痕跡,但人都為他覺得悲傷。

如今新君親自迎他歸來,他舉止從容,不因受寵而驚,惟眉宇間多了一抹明朗的神采,令人憶起年少時的他受命出城祈雨如願而歸那日,危坐於高車之上,他亦未曾大笑,但心底的愉悅浮上眉間,神采便飛揚。車上簾幕未垂,透過濛濛微雨,他年輕的麵容仍清晰可見,那麼明亮,似與日月齊光。

莘陽君隨子暾入宮,謁見此前幕後聽政的王太後。

王太後岑氏沉默地看莘陽君躬身行禮,無名(wm)txt才吐出一字:“免。”冷淡的聲音中依稀有疲憊的意味。

子暾當即低聲向叔父解釋:“母後近來鳳體違和。”

莘陽君微微頷首,卻也並不多說什麼,在直身垂目而立之前,他的目光輕輕拂過王太後,雖隻是難以覺察的一刹那,許多事仍已了然於心。

她已三十多歲了,然時光的痕跡仿佛都滑過了她臉龐,盡湮沒於她雙目之中,故她絕美一如往昔,惟原來的一雙清眸染上了經年紅塵,變得不再純粹,審視地看他,冰冷而犀利。

而後又是片刻的沉默。這段空白令子暾覺得不安,正思索如何打破此間僵局,卻聽王太後開了口:“莘陽君,今年幽篁山的杜若開得好麼?”

莘陽君欠身道:“全仗大王與王太後蔭佑,幽篁山花木繁盛,年年如故。”

王太後唇角微揚:“很好。”

她繼續與他寒暄,近乎溫和的語氣,目中銳氣巧妙地消去,化作長嫂的姿態。

他亦一一作答,始終半垂目,這使他保持著謙和恭順的表情。在聆聽她說話時,他會呈出一絲淺淡的微笑,有別於旁的臣子諂媚的笑容,他的微笑溫柔,卻又略帶矜持,令他的風采在王太後的盛氣之下依然無懈可擊。

子暾偶爾加入他們的閑聊,更多的時候,是熱烈地看他的叔父,末了王太後請莘陽君回都中府邸休息時,他甚至親自起身將莘陽君送出殿外。

“多謝母後。”他回首笑說:“兒臣不聽母後勸阻,執意將莘陽君請回,原以為母後必會動怒,未料母後如此善待莘陽君,真好風度!”

王太後淡看他一眼,道:“你花這許多心思請回來的人,想必定有好大的本事,我豈敢不以禮相待。”

子暾聽出她的弦外之音,忙解釋:“自父王薨後,母後終日忙於國事,以至憂勞成疾,兒臣深恨自己不能及時為母後分憂,故而召回莘陽君,有叔父輔政,母後即可安枕無憂,靜心將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