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麻雀(1 / 1)

每到春季,兒時逮麻雀的情景便幕幕浮現在眼前。

春天更多的是趕麻雀,農民將種子播好後,防止麻雀把種子吃掉常常在地邊趕麻雀,一旦麻雀飛來,便如臨大敵般的嘴喊手搖,直到趕跑方才罷休。秋天為防止麻雀糟蹋成熟的莊稼,也要趕麻雀,時間一長人們或者是在地裏紮個草人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或者紮個飛鷹用線拴在一根樁上插在地裏,風一吹便飄飛起來,借此以假亂真嚇飛麻雀。這些季節要想逮麻雀不是搗鳥窩就是用彈弓打。到了數九寒天的隆冬季節,才是逮麻雀的最好季節,冬天地裏沒有任何東西了,飛了大半年的麻雀飛回村莊,飛回有樹一的地方覓食,這就為逮麻雀創造了良好的時機。不過最好的機會還是雪過後逮麻雀,這也是孩子們“趁火打劫”的好機會。一場大雪大地披上銀裝,隻要在大樹一附近的地上,掃開一片雪,撒些穀子或其他糧食之類的東西,然後找一個篩子,用一根長繩子拴在一尺左右的本棍上,繩子的一端拿在手中,用本棍將篩子撐起,靜靜地等到麻雀的光臨。過不了多久麻雀會一群群飛來,爭著吃撒在地上的東西,稍有動靜便又飛到一邊沒有動靜又會一個接一個地飛到篩子旁,當篩子外的東西吃得差不多時,個別膽子稍大一些的麻雀試探性向裏進軍,起初跳進去吃一有動靜又跳出來,此時千萬別心急,若忍不住拉繩將會撲個空。待到好多麻雀心安理得地在篩子底下爭食時,果斷拉動繩子,定會有喜人的收獲,然後用單子蒙上篩子一個一個地逮住,如果想要死麻雀便可將篩改成大板即可。近年來身居銀川的我越來越難見到麻雀了,不知何故,有人說是近年來農藥用得多了,好鳥被毒死了,鳥沒了樂園;也有人說是現在打鳥捕鳥的人太多,許多鳥類進了籠子;還有人說,有的鳥上了餐桌。

從生態意義上講,麻雀是益鳥,是保持平衡的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麻雀的多少也可反映出我們生存環境好壞的程度。不禁想起兒時逮麻雀的樂趣,現在的兒童體會到的越來越少了,因為秋天田間地頭的稻草人也越來越少了。

1996年4月3日刊登於《銀川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