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城聯創”辦是什麼單位?
上班第一天就在領導麵前掉淚
2009年的春天,是一個晴朗而又明媚的春天。然而,在蔚藍的天空上總愛漂浮著幾朵忽遠忽近的白雲。這就是我對這個春天總的印象。
也是自這個春天以來,我這個爭強好勝而又比較單純的女孩子開始哭鼻子。不知為什麼,今天,當我麵對於書記的時候,我的鼻子一酸,眼淚就禁不住從眼眶裏流了出來。
這段時光對我來說,是段既緊張又難忘的日子,當我報名參加陽城市第二批“大學生村幹部”選聘以來,經過筆試、麵試和體檢,“過五關、斬六將”,直到昨天上午昌興縣委組織部通知簽訂任職協議,我的一顆懸著的心總算輕鬆地平靜下來。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重要決策,既為當前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難問題拓寬了渠道,又為祖國改革開放實現民族偉大複興儲備了大量人才。從高校門走進農門,雖然還不是一名正式的國家幹部,但各地采取鼓勵“大學生村幹部”考錄國家公務員的措施,還是激勵著我們去競爭這一張張入場券。
和我一起分配到柴山鎮的,還有剛剛畢業的女大學生田梅和男大學生章朗,我任梅花村主任助理,田梅任柳莊村主任助理,章朗任河鋪村主任助理,他們兩個所在的村都是深山區村,而我所任職的梅花村距鎮政府不遠,是個庫區移民村。根據要求,我們“大學生村幹部”到村任職後,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不準借用到鎮政府工作。然而基層黨委、政府往往不會這麼做的,一是考慮我們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在村工作生活不方便,二是考慮2005年機構改革後政府內老幹部多年輕幹部少工作需要敢拚敢闖的實際,通過與上級組織部門溝通,都和鄉鎮機關幹部一樣安排在政府工作。市委選聘第一批“大學生村幹部”時,昌興縣隻分了二十人都留在了城關鎮。我們是第二批,市委按照“三個三分之一”的辦法,向柴山鎮十個村配齊了“大學生村官”。這“三個三分之一”是:從應屆畢業生中選聘三分之一、從縣直機關中選拔三分之一和從現有村幹部中選配三分之一繼續教育人員考取大學文憑。不過,從縣直單位選拔的“大學生村幹部”大多流於形式,他們隻是身份在村,工作依然在本單位。不知其它鄉鎮是不是這樣,反正柴山鎮是這樣,自從我們參加工作後,就沒有見過從縣直單位選配到柴山鎮工作的那一部分人。
借用到政府工作,我們“大學生村幹部”都想分到一份十分理想的工作。我也是如此。早上,我接到辦公室上班的通知,心情十分地愉快,昨天與組織部簽訂了任職協議,今天就通知我們上班,說明鎮黨委、政府辦事效率還是蠻高的。俗話說,第一印象最重要,尤其是上班第一天。“時間要準時,衣著要幹淨整潔,不能邋遢。給領導和同事一個好印象,是與人交際、搞好工作的第一步”。這是我大學畢後業,媽媽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爸爸也經常從外地打電話,不厭其煩地傳授他的為人處世經驗。吃過早飯,我重新洗了次臉,捋了捋鬢角的長發,對照鏡子,抻了抻衣角,向媽道了聲“我走了”,就急急忙忙地趕往車站。
從縣城出發,不到二十分鍾時間,就到了柴山鎮。我沒有來過柴山,不知道該鎮是個什麼樣子的,坐在車上,時不時向司機問這問那,總之,感覺什麼都是新鮮的。直至下車的時候,通過司機的介紹,柴山在我心中還沒有一個大致的輪廓。不過,今天是上班的第一天,我的心情自然不會放在沿途景色的欣賞上,而是想著我該怎樣麵對與新領導、新同事的第一次見麵,鎮黨委、政府會分配我一種什麼樣的工作。
下了車後,我按照司機介紹的情況,徑直走進了鎮政府大院的新行政辦公樓一樓黨政辦公室。辦公室很大,也很幹淨整潔,周圍擺滿了整整齊齊的檔案櫃,裏麵放著五、六張辦公桌,我進去的時候,辦公室沒有其他人,隻有一位和我年齡相仿的女幹部坐在電話機旁,正在專心致誌地看報紙。
“您好,請問這是柴山鎮政府嗎?”走到她的桌前,我很有禮貌地問。
“是的,你找誰?”見有人來了,她趕緊放下手中的報紙,麵帶微笑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