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最好的朝代,也是個最壞的朝代”。
元慶帝國在曆盡春秋之亂後,一統江山。先帝嘔心瀝血,製定治國十八疏。從政治,經濟到軍事。無一不改,無一不重立。先帝秉承著“不破不立,破而後立”的想法,幾乎將春秋戰國間的種種製度,全部打破。首當其衝的便是文官製度。
先帝認為春秋戰國中的讀書人太多嘴。整議論時政,不幹實事。如南陳,文人當政,武官遠離權力中心,導致南陳武力孱弱,兵無可戰之力。南陳位於蘇杭,國境內人數總計數百萬人,兵甲之士卻隻有寥寥數萬人。其中設書院大大三十六間,號稱讀書人過萬。南陳皇帝喜愛詩詞,猶愛書院。愛讀書人勝過愛自家將士,所以才會出現百萬南陳,兵力卻隻有幾萬人的局麵。終其原因,先帝認為是南陳讀書人太多,整個朝廷文人當政,將領幾乎被排擠在外。所以,南陳一年一年來從戎之士愈來愈少,反而參加科舉,擠破腦袋想鑽進文人集團的百姓越來越多。
所以,南陳敗了,先帝麾下大將楚離帶兵十萬,曆時僅僅五,便破了城門。此戰楚離身居馬車內,便是一步沒有踏出過,命令就發了一條。
“文人統治之國,其兵自是食不飽,食不飽,便力不足,其意誌力甚是薄弱。我堂堂十萬精力充沛之甲士,還衝不破一個南陳?”
果不其然,楚離的軍隊前四便連破十三座城池,第五來到南陳首都,竟是看到城門未閉,城中陸續有人走出來,這些人沒有武器,沒有身披甲衣。放眼望去,盡是一身身的白衣讀書人,有老有。引領眾人的是一青衣老頭,老頭兒衣衫襤褸,步履蹣跚,看似走路走得搖搖晃晃,卻竟比那些年輕讀書人走的還快。手裏還捧有一本書。
那日楚離破荒地出了馬車,兩眼直視著青衣老頭。
老頭兒突然停了下來,眾人望著他不解。青衣老頭兒示意他們先行,可讀書人們見著外麵這黑森森的數萬甲士,竟是沒有膽子向前一步。
老頭兒見狀搖了搖頭,歎了口氣。忽然又伸出五指,作掐算狀。
片刻之後,老頭兒口吐鮮血,連嗽數聲。臉色蒼白,嘴唇發紫。“卦莫算盡,尤不算己。直至今日,我還是到不了那一步?”青衣自嘲笑了笑,“也罷,有些事,哪裏需要用卦算算呢。”
青衣轉過身來,終究迎了楚離的目光。
“我輩讀書人,一心求學,從未參與過戰爭,大將軍能否放過書院之人?”老頭兒率先發話。
楚離冷笑了三聲,不語。
“南陳沒有野心,無意與下爭霸,更無意與元慶為敵。如今大將軍已連破十三座城池,如果需要,自是把那首府一齊拿去便是,懇請大將軍進城後,切勿亂殺無辜。”
楚離背過身來,似是不想聽這老頭兒多。
“大將軍這一生可有追求?可有一絲憐憫之心?”老頭兒眼神突然尖銳起來。
“敢問先生可有?”楚離回過身,似笑非笑。
青衣老頭兒用手指了指那群讀書人。
楚離依舊搖了搖頭。
“沒得談?”
“當真沒得談。”
老頭兒顯然早就知道答案,默不作聲。他緩緩地打開手中的書,口中呢喃。然而書中竟是一字未有,白茫茫一片。
“書上,良知無他,良知隻是個是非之心。元慶有不有良知我不知道,不過南陳有良知我是知道的,南陳不爭權不爭霸,隻想播下幾顆讀書種子罷了。我的追求也簡單,教了一輩子書,最後就選出了這麼些讀書人,可惜今看著他們的所作所為,我的確有些許後悔,不過他們還。世人都南陳都是群文弱書生,不敢出兵打仗,甚至連國家都將滅亡了,讀書人都不敢拿起武器反抗。”
“的好像是有道理,不過南陳這麼些讀書人,終究太,不懂得一些道理。”
“那麼,便讓我這麼個老頭,讓世人知道,我輩讀書人,不僅僅是隻會讀一兩句詩而已。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並不是句空話。
“南陳有我在,讀書人便在。”
老頭兒從第一句話開始,地異象漸起,先是雷電交加,而後便是傾盆大雨。奇怪之事是偏偏這雨淋不到老頭以及這些讀書人之中。
楚離位於武榜第三。實打實地一步一步從軍營裏打出來的,竟是麵對這地異象動彈不得,他逐漸開始恐懼,他意識到這老頭兒的道行遠出乎他的意料。可又如何?
那一日,楚離被重傷,境界大跌。青衣老頭兒麵對十萬甲士,拚死保下三百南陳讀書人。而後老頭兒不知所蹤,傳聞上了太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