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獨龍族(1 / 2)

時維九月。

平均海拔500多米的高黎貢山,在秋日陽光的照射下,看起來有如一條巨龍,扼守在我國的大西南邊境。

這裏,被譽為“世界自然博物館”和“世界物種基因庫”,原始森林覆蓋率超過85%。

而此時此刻,位於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範圍內的高黎貢山上,數千位工程人員和邊防戰士,正在熱火朝地修建一條簡易的盤山公路。

工地上,挖掘機、推土機等等重型機械,不斷發出響音,震耳欲聾。

各種大卡車,一輛接著一輛駛來,運送材料。

這條簡易公路,將會翻越高黎貢山,通向我國唯一不通公路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獨龍江鄉。

它是交通部、雲南省交通廳對怒江州的重點扶貧項目,從95年7月開始動工修建,全長96千米,總投資9800萬元。

如今,已經修了個年頭,按計劃將於明年完工。

從一開始,修建這條公路就困難重重——高黎貢山上,隨時都有可能遭受螞蟥叮咬、毒蛇襲擊,土石塌方也極為常見,更不用還要克服缺氧等問題。

盡管如此,4000多名施工人員始終在勉力堅持,日夜苦戰,隻為能夠按計劃時間順利完工。

因為這條公路,雖隻是一條簡易的山間土路,但它一旦貫通,就能徹底解決高黎貢山另一端的獨龍族人民的交通狀況,實現獨龍族人坐上汽車走出深山峽穀的願望!

“老高,老高!”

一道呼喊聲,忽然傳入高黎貢山某段,二十餘位施工人員的耳畔。

這些施工人員,正滿頭大汗地砍樹,為不遠處的挖掘機,開辟一個“扒山皮”的好位置。

其中,有一個中年施工人員,看起來很瘦,衣服也與眾不同。

他穿著一件由麻布製成的帶彩色條紋的馬甲,下身是藏青色的褲子和一雙沾滿泥巴的旅遊鞋。

而這個中年男人,正是貢山縣*******,來自於獨龍族的高德榮!

?高德榮之所以會在這裏砍樹,是因為他希望能夠通過親身實踐,多掌握一些修路的知識,以便回去之後指導獨龍族人——去年,他就向指揮長提出,這條通往獨龍江鄉的公路的最後5公裏,由獨龍族人來完成!

這個提議,自然遭到指揮長的拒絕。

畢竟,獨龍族人過去幾乎與世隔絕,文化程度極其有限,指揮長顯然不會放心,讓獨龍族人自己來修建最後的5公裏。

可高德榮一直在堅持。

因為他覺得,如果獨龍族人自己參與到修路中來,必將能夠收獲寶貴的經驗。

未來的獨龍江鄉還要繼續修路,而這些經驗,到時肯定會有“用武之地”!

“找我什麼事啊,老肖?”

高德榮停下砍樹,在陽光下,這位曾經擔任過獨龍江鄉鄉長和貢山縣副縣長的獨龍族人,皮膚顯得很粗糙,看起來微微有些黑。

來人,是高德榮的秘書兼司機,肖建光。

“老高,剛剛教育局的趙局長打來電話,來了三個支教大學生,問你要不要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