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年,萬曆皇帝駕崩,不知是受北方的戰事困擾,還是因為自己的隱疾,總之,這位皇帝離開的時候充滿著不甘,此時萬曆的小兒子福王還沒有就藩,這就使得28歲的皇太子朱常洛並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勝算登基稱帝,一時間京師風起雲湧。
努爾哈赤在得知萬曆駕崩的消息後,第一時間起六旗兵馬發動寧遠之戰,意圖趁明廷內亂之際盡得關外之地,明軍指揮混亂將領無暇軍事,在得知女真進攻後的第一反應竟是撤回到山海關,因此,努爾哈赤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占據了關外之地。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雖然努爾哈赤留了兩旗的兵力提防東華,但他沒想到李如楓會6萬大軍進攻沈陽,因此,在攻擊遼西走廊後,女真人還沒享受到勝利的喜悅,便立刻回師救援沈陽,沈陽城下,6萬女真人與6萬東華軍布陣決戰,憑借著近千門紅衣大炮,女真人引以為傲的騎兵和披甲步兵全部啞了火,努爾哈赤更是中彈而亡,雖說沒死在袁崇煥的寧遠之戰中,但結局卻是一樣都被紅衣炮彈打死,一代梟雄徹底落幕,爾後東華軍兵分兩路,一路向北進軍,搗毀女真老巢,如同成化犁耕一般將女真人幾近滅種,另外一路乘坐水軍戰船南下進京,越過山關海直接從天津衛登陸,直下京師。
最終,如楓扶立皇太子朱常洛,並在福王就藩後率軍離去,雖說他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直接篡位,不過他也不是白來,名分上,李如楓平反並被封為東華郡王,製同親王,其長子雲忠娶皇室公主,朝廷首次在書麵上承認東華對琉球和朝鮮的占領,將琉球王和朝鮮王貶為伯,土地上,美其名曰替天子守國門將遼東以及山海關全部交由東華管理,財務上,李如楓借著扶立朱常洛的機會,將東林黨中的一眾衣冠禽獸以及一些不幹活的武官的家財搜刮的是幹幹淨淨,雖然沒有李自成進京時5000萬兩那樣誇張,但其離京時也是帶著至少兩千萬兩白銀走的,一時間李如楓登峰造極,成為了全大明家喻戶曉的人物。
1614年,日本的豐臣秀賴終於長大加冠,繼承將軍之位,宇喜多秀家雖然盡力輔佐但是卻被秀賴各種猜忌,無奈秀家放棄輔政之位回到領地,後秀賴再次聽信讒言試圖收回九州,發動全日本大名對九州征伐,秀家數次規勸都被視為背叛,於是秀家選擇中立(他試圖在秀賴戰敗後對其予以保護)。
後秀賴及各大名糾結的30萬日軍被5萬東華軍殲滅,秀賴被移封,日本被如楓一個人主導下重新改封,從此,日本幾乎與東華內地無疑。。。
這部小說寫到這裏就要暫時跟大家說一聲再見了,有些突然,其實本來按照自己的想法,接下來還會有兩到三卷的,涉及到九州變革、朝鮮政變、薩爾滸之戰、與荷蘭海戰以及最後的一個收尾,一直鋪墊的努爾哈赤,還有將來登基的一月皇帝朱常洛,想說的其實還有很多,但可惜暫時沒機會了,就一筆帶過吧。
1610年,萬曆皇帝駕崩,不知是受北方的戰事困擾,還是因為自己的隱疾,總之,這位皇帝離開的時候充滿著不甘,此時萬曆的小兒子福王還沒有就藩,這就使得28歲的皇太子朱常洛並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勝算登基稱帝,一時間京師風起雲湧。
努爾哈赤在得知萬曆駕崩的消息後,第一時間起六旗兵馬發動寧遠之戰,意圖趁明廷內亂之際盡得關外之地,明軍指揮混亂將領無暇軍事,在得知女真進攻後的第一反應竟是撤回到山海關,因此,努爾哈赤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占據了關外之地。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雖然努爾哈赤留了兩旗的兵力提防東華,但他沒想到李如楓會6萬大軍進攻沈陽,因此,在攻擊遼西走廊後,女真人還沒享受到勝利的喜悅,便立刻回師救援沈陽,沈陽城下,6萬女真人與6萬東華軍布陣決戰,憑借著近千門紅衣大炮,女真人引以為傲的騎兵和披甲步兵全部啞了火,努爾哈赤更是中彈而亡,雖說沒死在袁崇煥的寧遠之戰中,但結局卻是一樣都被紅衣炮彈打死,一代梟雄徹底落幕,爾後東華軍兵分兩路,一路向北進軍,搗毀女真老巢,如同成化犁耕一般將女真人幾近滅種,另外一路乘坐水軍戰船南下進京,越過山關海直接從天津衛登陸,直下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