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截獲一輛自行車(1 / 2)

丁四丫見不得人們受窮。前世的她,從小就在豐富的物資中生活,從來不知道還有吃不上飯這一說。

重生以後,丁家的日子還可以,從來沒為吃發過愁。

自從發生了南坑塘沿兒殺鬼子事件,逃到丁大景家後,她才知道什麼叫貧窮,什麼叫沒飯吃。

住到丁二改家以後,才知道房子的重要。

現在又到了丁喚弟這裏,體會的是真正的戰亂、貧病交加!

丁四丫沒辦法,除了每天送羊奶來,還每天送捆青菜。拿出一籃子雞蛋。讓李邢氏補養身體。

經曆了文躍貴買糧食一事,也因為離著王店屯炮樓忒近,丁四丫再不親自去買。給了李景辰一百塊錢,讓他買糧食、給老太太請醫買藥。

李景辰感動得不行!他知道過去丁家的日子不錯,但如今已是無家可歸,過起了逃亡的日子。丁四丫哪來這麼多錢,又買房又買奶羊,還送東西的。給自己撫養著兩個女兒還不算,還給現錢。

這情誼,用什麼回報人家呢?

李景辰由感激而生情,漸漸地喜歡起這個女扮男裝的小姨子來了。

這一喜歡不要緊,他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很多妻子丁喚弟的影子:相貌傍附,身條兒與說話的聲音也像,在處理事件上,其穩重與老練,比丁喚弟有過之而無不及。

尤其是就小不點兒,每想起來,既後怕,有感激。

後怕的是:丁四丫再晚來一步,小不點兒就沒命了。那可是自己的無知把孩子害了呀!真要成為事實,他一輩子也不會原諒自己。

感激的是丁四丫及時趕到了,救了孩子一條小命兒。她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子,怎麼就這麼敢作敢為呢?那熟練的程度,不亞於一個老接生婆,在心裏直懷疑丁四丫瞞了年齡。

每想起這些,李景辰心裏就暖煦煦的,丁四丫的形象,在他心裏高大起來。

見丁四丫每天來,雖然什麼也不說,撂下羊奶,問問母親的病情就走,李景辰卻高興得不行。

每見一次,心裏的甜蜜就增加一分。丁四丫走後,又盼著明天這個時候快些到來。

等待的時候,心裏鼓滿了春風。感覺日子有了盼頭,生活有了希望。

同時在心裏祈盼:丁四丫能把母親的話當真,哪怕給他一絲兒希望,他也會等到她天荒地老!

丁四丫自是不知道這些,仍然我行我素,幹著自己想幹的事情。

安置好了母親和兩個外甥女兒,丁四丫對母親丁王氏謊稱找師傅修煉,對二姐說出門打工,要離開家去殺鬼子。

丁王氏知道小女兒這一身本事、源源不斷的生活物資,都是她的神仙師傅給的,答應的很痛快。

丁二改卻有疑慮:盡管剃了頭,打扮成了男孩子,終究還是女兒身。兵荒馬亂的,能到哪裏去打工呢?

勸了幾句,見丁四丫隻是笑,卻不改主意,母親也不阻止,隻懷疑母女倆有什麼事瞞著自己。

想想又覺得自己多餘:如今四妹如此有錢,又買房子,又買糧食,又買雞蛋、蔬菜,一家人的吃喝嚼用都是她的。她要沒能耐,也不會弄來這麼多錢!

父親被鬼子殺了,家被燒了,她覺得最可憐的是母親和小妹。

母親每提起來就落淚,但對生活不但沒有喪失信心,反而信心百倍,這與小妹的能耐是分不開的。

小妹則是從來不提及,隻是一門心思掙錢養家,仿佛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老爺們兒。

她才隻有十二歲啊!前兩年,還是護著糖果,不給二臭兒和豔霞吃的自私小女孩兒,怎麼一下子變得自己不了解了、琢磨不透了?她還是自己一奶同胞的親妹妹嗎?

懷疑歸懷疑,見母親答應的很痛快,她也隻好順其自然。

得到了母親與二姐的同意和諒解,丁四丫離開家,到王店屯村炮樓附近轉悠起來。

要說恨,丁四丫最恨的還是王店屯村炮樓上的鬼子。

他們血洗了王店屯村,讓自己背負了三百三十口人的血債;

他們殺死了父親,燒了房子,讓自己無家可歸;現在又添上了三姐丁喚弟被辱殺身的仇恨!

她知道,就是把王店屯炮樓上的鬼子殺盡,也償還不了她背負的血債!

王店屯村離文登莊八裏路,炮樓在村東南,文登莊也在王店屯村東南,是一個方向,這又給丁四丫提供了方便。

王店屯炮樓距離卷子炮樓三十來裏路,由於這個時期交通很不發達,人們出行大多是步行,消息十分閉塞。

加之兩個炮樓又在兩個鄉鎮裏,各自為政,互不來往,“女砍刀”的事並沒有傳過來,人們也不知道“小叫花子”與曾家的事情。

這樣,丁四丫也就少了很多顧慮,行動方便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