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如一縷金線般射進屋內,床上的人此時正因這些微有些刺目的陽光輕輕眨動著長而卷翹的睫毛,慢慢從睡夢中清醒過來。
輕輕轉動眼眸,沒想到竟是一個如此的好天!沒等到鬧鍾響,就因那耀眼的陽光而自然醒來,還有些迷蒙的莫怡琳心情愉悅地期待著這陽光明媚的星期一。
順手拿起床頭櫃上的手機,把鬧鍾關掉,看到有一條新信息,是她的秘書李珊發來的,提醒她今天上午九點要去參加市裏舉辦的扶持小微企業經濟研討會。
對這種政府機構舉辦的研討會,莫怡琳還是第一次參加,也不知是個什麼規模和形式,反正,她對這個會議也沒有太多期待,她曾經特別研究過中小企業的經濟問題,隻不過國內這方麵的政策一直比國外落後許多,尚無良方,又豈是一次研討會就能解決的。
吃了一個自製的金槍魚三明治,喝了一杯熱牛奶,隨便收拾了一下常用的文件包,便下樓取車,向今天的會議地點--五星級的麗城酒店開去。
夏末秋初即將進入西濱這個城市最好的季節,少雨,天氣也不再象盛夏那般炎熱。此時正值八月下旬,雖然還沒有到九月,但天氣已經漸漸褪去了濃烈的暑熱,有了絲絲的涼爽。
莫怡琳特意中速開車走湖濱路,這條路圍繞著西濱市內最著名的東湖而建,道路兩旁是高大、整齊的法國梧桐。曆盡滄桑的大樹因兩側樹枝同時向道路中間伸展,從而形成了遮天蔽日的樹陰,即使酷暑中依然會有絲絲涼爽。此時打開天窗,清風拂麵,四周鳥語啾啾,莫怡琳的心情也隨之無比愜意。
回國已經五個多月了,莫怡琳已經十分適應這個長三角上的南方省會城市。這裏不像她原來居住的北京那麼大,是個秀雅的江南城市,交通成本沒有那麼大,汙染也不嚴重,離上海很近,但城市節奏卻明顯沒有那麼快。整個城市就像這裏人們口中的吳儂軟語一樣,溫婉比較柔和,讓她感覺自己已經漸漸融入了這個新的環境。
八點半,莫怡琳就到了酒店,酒店特別為會議劃分出了停車區,並且到處都是會議的指示牌,看來市裏還是很重視這次研討的。簽到後領了會議資料,按照指示進入了提前已經安排好的坐席區。
會議室已經有不少人到了,能夠容納三百人左右的會議室,已有一大半坐上了人,莫怡琳的座位在前邊。也不知是按什麼安排的座位,她按著工作人員的指示在前麵三至六排找座位,她挑了第六排一個靠邊、與立式講台斜吊角兒,靠主席台這邊的位置。選這個位置不為別的,隻因離出口較近,實在無聊堅持不住了也好開溜。
這些年她所做的工作與政府機構基本沒有交集,她對這種會議實在沒有把握,不知道會不會隻講空話、味如嚼蠟。
會議準時在九點鍾開始,前麵固定模式的是領導講話。沒想到這個會議省、市還都非常重視,先是主管經濟的副省長致開幕辭,接著是市長講話,再接下來就是主抓經濟的副市長主持會議。
還好,現在的官員素質都很高,尤其以經濟為先導的江南城市,領導也都比較務實,套話很少,很快就進入了正式的研討會環節。莫怡琳看了一下日程,今天上午發言的幾位專家還很有分量,國內知名的經濟專家、學者、評論家,還有亞歐銀行駐中國的經濟專員。這讓她想起了大學的課堂,尤其是哈佛(Harvard)的課堂。想到這兒,莫怡琳一陣放鬆,這四年一直未在國內,今天這一場研討不僅可以為她惡補一下國內的經濟形勢,還能助她開闊思路,於是便專注地聽起了專家的演講。
既然是研討會,那麼在主講專家發言後,自然就會有討論和提問的環節。前麵幾位國內專家都在業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所討論的話題也比較熱門,下麵的提問自然十分踴躍,每個題目所留下的五個提問額度,遠遠不夠,一般都要額外再加一至兩個機會。
不過,會議的主持人副市長俞振軒把節奏把握的很好,既兼顧了提問者的熱情,同時也沒有導致發言時間延誤。也不知大會是如何安排座位的,好巧不巧,幾乎所有的提問者,都是來自前六排。後排即使有人舉手想提問,但俞振軒隻給了很少的機會,其餘都選擇了前麵的人。
上午最後一個發言的是亞歐銀行駐華的經濟專員印度人杜賽爾,會議沒有選擇同聲傳譯設備,而是在發言人講完一段後由翻譯譯出一段,這樣雖然有點麻煩,但整個會議隻有這一個外國專家發言,不用高昂的傳譯設備可以大大節省開支。看來會議的組織者還是非常務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