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遊跡(13)(2 / 3)

尋尋覓覓,鞍山人到了窩子村漢白玉采石場,場長雖沒有拒絕,但也不敢肯定能采到,結果隻能簽個意向書,盡力吧!

天遂人願,寒來暑往,一年的艱辛,終於采到了漢白玉石料,剛好18根。再要一根,沒有!你說這不是佛緣嗎?導遊微笑著反問。也許是吧,誰能去房山縣窩子村采石場核對呢!

佛,總是帶有神秘色彩的。未見玉石佛,已感受到佛文化了。進入殿門,我驚歎殿中碩大無比的玉石:整塊玉石足有三層樓高,寬也肯定超過二層樓,厚少說也有一層樓,人們稱為玉石王,名實相符。佇立觀察,釋迦牟尼顯現了:佛陀莊嚴肅穆、結跏趺坐,頭上佛光泛紅,麵部呈墨綠色,身上袈裟褶紋清晰可辨。引人注目的是佛陀頭部,高抵玉石頂,許是寓意佛法無邊吧!

整個佛像置於重達260噸的玉石間。導遊說,玉石色彩紛呈,雕琢時,佛在心中,隨型起勢,借色造型,終有如今之佛。

重達260噸的玉石,堪稱世界玉石王。無與倫比的玉石王,來之不易啊160年代,遼寧岫岩滿族自治縣的高山上,石工們發現了玉石王。石破天驚,周總理指示要妥善保護。玉石王沉寂高山30年,到了90年代,岫岩劃歸鞍山管轄,方才出現了轉機。鞍山人提出實現周總理遺願,讓玉石放異彩。

他們曆盡千難萬險,常規運載機械不說,連軍用坦克、飛毛腿導彈牽引車都用了,艱辛可想而知。終於,他們艱難地把玉石搬運到了鞍山。想想也夠艱險的,從高山到鞍山172公裏,沿途多少高山峽穀,多少河流溪澗。260噸是個什麼數字?50多萬斤。倘玉山傾倒,那可就玉石俱焚了。玉汝於成,他們萬無一失地運了出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難怪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列它為世界之最。"該玉石佛(色彩斑斕、潤澤明麗屬於特等玉料),坐落於遼寧鞍山市內東山風景區玉佛苑,1994年5月-1995年10月由120位玉石雕刻師琢成。"

證書的評介是客觀的,稱為玉石佛,而不叫玉佛,注明是琢成的非雕成。這就把它同人們概念中的玉佛區別出來。

提到玉佛,最出名的莫過於泰國的鎮國佛了。我去過泰國的玉佛殿,見過那尊舉世聞名的玉佛。它是由整塊翡翠雕成的,純淺綠色,高60多公分,寬40多公分,是尊禪定式的玉佛。它的聞名遐邇是泰王對它的尊崇。每年的夏季、雨季和涼季,泰王都親自為玉佛換衣,禮節極為隆重。而錦衣則是黃金和珠寶做成的,衣料極為珍貴。

泰國堪稱佛國,泰王每年三次為玉佛換衣,世所罕見,此舉轟動世界,玉佛聲名遠播。

玉佛苑的玉石佛同泰國的玉佛比,不能同日而語。泰佛是用整塊玉雕成的,稱玉佛名副其實;玉石佛是在玉石上琢就的,叫玉石佛甚為恰當。麵對精美絕倫的玉石佛,我想,倘把整塊玉石雕成一尊佛,那才真的是世界最大的玉佛呢!可這樣一來,就少了背麵的觀音了。我繞到背麵欣賞觀音。渡海觀音也是琢成的,形神兼具,飄逸靈動。

觀音右手持柳枝,左手托淨瓶,腳踏鼇龍,渡海而來。

旅順尋覓肅王府

海浪日夜喧囂,風口浪尖上,旅順顫抖著300多年前的某一天,荒涼落寞的旅順,忽然忙亂起來了。一彪人馬行色匆匆,趕到這裏駐紮。

旅順無戰事。旗兵們開山取石,掘地堆土。看樣子,是在建房屋。不久,離海不遠的腹地,聳起了一座豪宅。

又有一天,一隊人馬從沈陽皇宮千裏迢迢來到這裏。領頭的騎著高頭大馬,王爺服飾,氣宇軒昂,英姿勃發,年紀約莫30餘歲,住進了豪宅。

他,就是滿清皇帝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封和碩肅親王。人們把豪格住的豪宅,稱為肅王府。色,楊柳枝,枝黃葉綠,惟妙惟肖;淨水瓶,上白下綠,妙趣天成。佛教在中國,有家家如來佛,戶戶觀世音之說。鞍山人在玉石上定位出這兩位家喻戶曉的佛,自是匠心獨具。他們巧妙地把玉文化、佛文化融合起來,叫玉石佛。前有如來佛,後現觀世音,麵麵俱到。

一佛獨尊好還是兩佛同在好,鞍山人用後者來弘揚佛文化。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原盛行於印度。自東漢傳人中國,經三國兩晉南北朝,盛於唐代。可以說,中國的佛文化是中國化的文化。佛教在中國化的過程中,逐漸摒棄其主旨奧澀和苦行方式。佛教的"空"同玄學的"無"異質同構,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激活出一朵中外文化交融的奇葩!到了唐朝更是璀璨奪目。

看看唐代藝術,誰都會為佛文化的中國化而額手稱慶。唐代的繪畫詩篇,都有佛文化的點鐵成金:佛像,一反愁眉苦臉而變得慈眉善目,變瘦骨伶仃為肥頭大耳,充滿了世俗的幸福感。李白的浪漫主義詩篇,王維的充滿禪機的傑作,都源於佛文化。

佛文化激活了唐代的社會經濟、繪畫音樂、史學文學,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鞍山人深諳此道,以玉石佛文化來激活白山黑水乃至整個中華大地的文化。

豪格因何來這裏?是打勝仗賞賜的,還是奪嗣不成遭貶的,清史無記載。反正遠離京都,住此邊陲海隅,是不會有好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