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5章 黑手黨2(2 / 2)

xanxus你萬萬沒有想到,這個任務剛好也在我的手上,看來啊……我得防著你們了,我是和天二哥關係不錯,但是還沒到好到極點。”

“萬神殿、山本武、刺客聯盟,一石三鳥好計謀啊!”

意大利羅馬市中心,有一個中央豎立著高大的尖頂方碑的噴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羅馬神話場景,這一噴水池所在地就是羅馬萬神殿的前庭。

萬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格裏帕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公元80年的火災,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僅餘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岩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後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麵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築規模。

萬神殿上麵的字樣為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的字樣,乃拉丁語,其中文含義為:“呂奇烏斯的兒子、三度執政官瑪爾庫斯阿格裏巴建造此廟”。

現今所見的萬神殿主體建築是亞德裏亞諾大帝於公元120——124年所建,為43.4米高的圓形堂,其內仍供奉羅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萬神殿被贈予教皇,隨即改為天主教堂,將多尊聖骸保存於內,更名為聖瑪麗亞教堂,後拉特朗協約將其定位意大利國立教堂。也正是因此,萬神殿才在後來幸存下來,沒有被視為異教建築而毀滅。

萬神殿是古羅馬建築藝術的傑作。萬神殿的底平麵直徑也為43.4米,與高度相等。萬神殿下半部為空心圓柱形,從高度一半的地方開始,上半部為半球形的穹頂,穹頂的牆麵厚度逐漸減小,其下方牆厚6米,與萬神殿下半部牆壁等厚,到頂部則遞減為1.5米。為使穹頂牆厚的遞減更有利於萬神殿整體建築的穩固,萬神殿穹頂內壁被整齊劃分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鑿凹陷,不僅使牆厚的遞減更為合理,也增加了萬神殿內部的美觀性。

萬神殿的裝飾風格前後發生過很大變化。供奉諸神時期的描畫神人大戰的銅雕等大量裝飾,在改為教堂後被大麵積更替,原有的屋大維與阿戈利巴的雕像也已不在。神殿入口的青銅大門,原與穹頂和門廊天花板所覆的鍍金銅瓦互為呼應,現今銅瓦早已用作他途,隻留雕工精美的青銅大門鎮守那一份已逝的氣勢。萬神殿內寬廣空曠,無一根支柱,穹頂頂部開有直徑9米的圓洞,這是整個萬神殿內唯一的光源來源。

萬神殿內的七座壁龕,分別供奉戰神和朱利奧?凱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龕外,殿內還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萬神殿內側麵的小堂,是拉斐爾、意大利國王埃瑪努埃爾二世、翁貝爾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瑪爾蓋麗妲王後等重要人物的長眠之地。

萬神殿的基礎、牆和穹頂都是用火山灰製成的混凝土澆築而成,非常牢固。萬神殿的基礎部分底部寬7.3米,牆和穹頂底部厚達6米,穹頂頂部厚1.5米。為了減輕穹頂的重量,建築師巧妙地在穹頂內表麵作了28個凹格,分成5排,同時,在牆上有門的的前提下還開了7個凹室作為祭龕,這些祭龕裏原來放的可能是神像,現在是一些名人的墓穴,如意大利統一後的第一個國王維克多愛瑪虞埃爾二世的墓和意大利文藝複興時的畫家拉斐爾的墓。穹頂頂部的矢高和直徑一樣,也是43.3米,使得內部空間非常完整緊湊。這樣,萬神殿的剖麵恰好可以容得下一個整圓,而它的內部牆麵兩層分割也接近於黃金分割,因此它常被作為通過幾何形式達到構圖和諧的古代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