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半個時辰過後。
清台山上。
經過了連續不停的緩慢行程,在村正劉順以及其身旁護侍的幾個青年帶領下,一眾清台村村民終於是成功的抵達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
這是一座坐落於清台山半山腰處,整體位置也是偏向於山腳的清台村,造型莊嚴古樸,看上去頗有些歲月痕跡的古廟,或者,也可以是山神廟。
因為古廟的正門門梁上就掛著這麼一個牌匾“山神廟”,隻不過,牌匾的樣子看起來雖然也有些舊了,但卻是明顯比起古廟而言要新的多。
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在古廟建成後很多年才掛上去,或者換上去的。
成功抵達了此行目的地的一眾清台村村民們倒也是沒有急著立刻就進入這座外觀古樸的廟堂之中,而是先原地停下,稍事休息。
畢竟,這大半夜的,趕路就趕了半個時辰,就算是跟著一個老人走,走的不算太快,那也是差不多一個時的路程,再加上走的還是山路,個人手裏都提著東西,夜色寒風,怎麼,也是會有所疲倦的。
所以,此時到達了,稍作休整一下,倒也是不無不可,而且,更重要的是,村正劉順才是此次祭祀的主事之人,他不先開口,自己這些人就著急進去,這就顯得有失規矩,難免會惡了村正,給其留下不好的印象。
而要是給村正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對於他們這些隸屬於清台村的村民佃戶而言,自然可就不是什麼好事情。
大殷治下,階層製度不森嚴,但也是十分分明的,各層級有各層級的分內和權力,不得無關越權,也不得以下犯上,不然就是亂了規矩。
這些,哪怕他們隻是山野村民,也是知道一些其中關竅的,自然也是明白此時怎麼做才合適。
……
山神廟門前。
此次例祭的主事,村正劉順拄著木拐,也沒有再要那些隨侍青年攙扶,就這麼一步一步的朝著山神廟緩步走去。
一直走到了山神廟大門口,距離丈許的位置才停下,然後隨即深吸了口氣,對著眼前大開的門扉微微作了個揖,口中高喊著:“清台村村正劉順攜清台村全體村民前來拜祭山神老爺,還請山神老爺庇佑我等!”
這就是事先打個招呼了,也是劉順作為村正和此次例祭主事的職責之一。
事先跟祭祀的神袛打個招呼,可以防止神袛弄錯祭祀,也可以預防對方收了香火不辦事的問題,算是民間老百姓自己想的一個用於保險的法子。
隻是可能會因此而惡了這些鬼神,所以才會由村正來做這件事,畢竟,村正之職掌握這麼大的權力和利益,自然也要為村民承擔一些責任。
這無可厚非,而村正劉順自然也是對此早已輕車熟路。
就這樣,在高喊了這麼一句,打過了招呼以後,村正劉順又繼續對著麵前的山神廟連拜了三下,算是謝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