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器京,謂有宰相才,欲用之,會病狂易,自刺弗殊。再遷給事中,卒。見《宰相表》。)韓會,昌黎人。善清言,有文章,名最高。然以故多謗。至起居郎,貶官,卒。(大曆十六年四月,自起居舍人貶韶州刺史,卒。見《宰相年表》。)弟愈,文益奇。(有傳。)許孟容,吳人。(字公範,京兆長安人。大曆十一年中進士第。)讀書為文口辯,為給事中,常論事。由太常少卿為刑部侍郎。(貞元中,以諷諭太切,改太常少卿。元和初,遷刑部侍郎。有傳。)李覿,(大曆二年,覿舉進士第。)隴西人。行義甚修。至刑部郎中。卒。
故與先君為三司者也。(貞元四年,覿為刑部員外郎,為大理卿,公父鎮為殿中侍禦史,覆穆讚之獄,事已見《鎮墓誌》。)其大理者曰楊,(大曆九年進士。)無可言,猶以獄直為禦史。
宇文邈,(大曆二年進士。)河南人。有文,謹愨人也。為禦史中丞,齪齪自守。然以直免官,複為刺史,卒。(見《宰相表》。)袁滋,陳郡人。(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善篆書,文敏不競。(不競爭也。)為相。(永貞元年七月,同平章事。)出使辱命,貶刺史。(是歲十月,以滋為四川節度使,征劉辟為給事中,滋畏辟不敢進。十一月,貶滋為吉州刺史。)複為義成軍節度,卒。(元和元年七月,自吉州拜義成軍節度使。至十二年,為湖南觀察使,卒。是時未卒也。有傳。)盧群,範陽人。(字載初,係出範陽。)雜博,多所許與。使反側之地,天子以為任事。(淮西節度使吳少誠,擅決司洧水溉田。使者止之,不奉詔。命群往蔡州詰之。少誠聽命,以奉使稱旨,遷檢校秘書少監。)為義成軍節度,卒。
(貞元十六年四月,拜義成軍節度使。九月卒。有傳。)崔損,清河人。(字至無。係本博陵。大曆十一年中進士第。)畏慎。為相,(貞元十二年十月,自諫議大夫平章事。)無所發明,(初,宰相趙憬卒,盧邁以病在告。議者謂選有德,及用損,中外悵失。而損性齪齪能自將,延英進見,不敢出一言及天下事。)然不害物。天子獨愛幸,以損為長者。(有傳。)鄭餘慶,滎陽人。(字居業,鄭州滎陽人。大曆十一年中進士第。)再為相。
(貞元十四年七月同平章事,十六年九月罷。永貞元年八月同平章事,元和元年五月罷。)始天下皆以為長者,及為大官,名益少。今為尚書、河南尹,無恙。
(元年十一月,以餘慶為河南尹,有傳。)鄭利用,餘慶從父兄也。(大曆八年進士,利用祖長裕,許州長史。二子:
諒、慈明。諒為冠氏令,生利用。慈明為太子舍人,生餘慶。)真長者。由大理少卿為禦史中丞,複由中丞為大理少卿。
李益,(字君虞。宰相揆之族子。大曆四年中進士,長於歌詩。)隴西姑臧人。風流有文詞。少有癖疾,(少有癡病而多猜忌,防閑妻妾,過為苛酷,而有散灰扃戶之譚聞於時。故時謂妒癡為李益疾。)以故不得用。年老常望仕,非其誌,複為尚書郎。
王紓,其弟紹,太原人。(紹,字德素,自太原徙京兆之萬年。)紹得幸德宗,為尚書,在宰相之右。(貞元中,為戶部侍郎判度支。德宗臨禦久,益不假借宰相,自竇參、陸贄斥罷,中書取充位,惟紹謹密,眷待殊厚。主計凡八年,每政事多所關預,紹亦未嚐一言漏於人。)今為徐泗節度。(元和元年十一月,遷檢校尚書左仆射、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後以濠、泗二州隸其軍。)紓有學術,(紓,大曆十一年中進士第。娶公伯祖臨邛令某之女。)魯直,為尚書郎。
(魯,遲也。與《論語》參也魯之義同。)路泌,河南人。以尚書郎使西戎。留戎中,度今已年八十餘。既和戎,十五年不得歸,無為言者。(字安期,其先陽平人。事渾,為副元帥判官。貞元三年閏五月,與尚結讚同盟於平涼,為蕃兵所劫。泌等六十餘人陷虜中。十九年,吐蕃請和,其子隋三上疏,宜許,不報。《舊史》附《路隋傳》。)虞當,會稽人。(會稽餘姚人。)為郭尚父從事,終沔州刺史。以信聞。
(當有子曰九皋,公有誄焉。)賈,(大曆二年進士第。,古含切。)長樂人。善士也,為校書郎,卒。
弟全,(大曆四年進士。)至禦史中丞。(貞元十八年正月,自常州刺史為浙東觀察使。)趙需,(大曆六年進士。)天水人,旱旱儒士也。(旱字,當作,音況羽切。商之冠名。《禮記?檀弓下篇》:殷人而祭。於趙需儒士無意義。
今按公集《段太尉逸事狀》雲:太尉為人句々,常低首拱手。句,音火羽切,字出《呂氏春秋》,雲然相樂也。今雲趙需旱旱儒士也,宜當作。雖諸《韻》雲冠名,恐亦自有訓和煦、樂易義。)有名。至兵部郎中,卒。(貞元元年正月,以吉州長史盧杞為饒州刺史。需為補闕,上疏論其不可。)張式,(大曆七年進士。)南陽人。
張莒,(大曆九年進士,)常山人。
張惟儉,(大曆六年進士。)宣城當塗人。皆善言謔。式至河南尹。(貞元十六年九月,式自河南少尹遷大尹、水陸轉運使。)莒,鄧州刺史。惟儉,和州刺史。
奚陟,江都人。(字殷卿,其先自譙亳徙為京兆人。大曆十四年中進士。)柔敏。至吏部侍郎。(貞元中至吏部侍郎,十五年卒。)世謂陟善宦,然其智足以自處也。
盧景亮,涿人。(字長晦,幽州範陽人。大曆六年中進士第。)有誌義,多所激發。為諫官,奏書如水赴壑。坐貶,廢棄甚久。(建中初,為右補闕,朱反,景亮勸德宗曰:“陛下罪己不至,則感人不深。”帝然之。景亮誌義然多激發,與穆讚同在諫諍地。書數上,鯁毅無所回。宰相李泌劾景亮漏上所語言,引善在己。帝怒,貶朗州司馬,廢抑二十年。)至順宗時,為尚書郎,升中書舍人,卒。(憲宗時由和州別駕召還,再遷中書舍人,卒。)楊於陵,(字達夫。)弘農人。善吏,敏秀者也。為中書舍人、京兆尹。
(貞元末,為中書舍人,稍遷京兆尹。)張因,某人。(京兆長安人。)舉詔策,為長安尉。願去官為道士,甚有名。
以其弟回降封州,曰:“吾老矣,必死。”回也哭而行。遂死封州。(永貞元年卒,公集有銘。)高郢,渤海人。(字公楚,本渤海人,後徙衛州。)有文章,規矩自立者,不幹貴幸。以太常為相,(貞元十九年十二月,自太常卿同平章事。)罷居尚書,(永貞元年正月,罷相,守刑部尚書。有傳。)唐次,北海人。(字文編,並州晉陽人。建中元年進士第。)有文章學行,義甚高。以尚書郎出為刺史,屏棄。(貞元中,宰相竇參薦之為禮部員外郎。八年,參貶官,次坐出為開州刺史。在巴峽間十餘年,不獲進用。)永貞中,召以為中書舍人。道病,去長安七十裏,死傳舍。(永貞元年八月,以饒州刺史李吉甫為考功郎中,夔州刺史唐次為吏部郎中並知製詰。正拜次中書舍人,卒。)苗拯,上黨人。有學術,峭直。以諫議大夫漏泄省中語,貶萬州,卒。
柳氏兄弟者,先君族兄弟也。最大並,字伯存。為文學,至禦史。病瞽,遂廢。次中庸、中行,(公八世祖僧習二子:,慶。子帶韋,帶韋子祚,祚子範,範子齊物,齊物子喜,喜子並、中庸、中行。慶子旦,旦子楷,楷之子子夏,子夏子從裕,從裕子察躬,察躬子鎮,鎮子即公。故為族兄弟,)皆名有文。鹹為官,早死。
柳登、柳冕者,族子也。(登,字成伯。冕,字敬叔。蒲州河東人。)自其父芳,(字仲敷。)與冕並居集賢書府。冕文學益健,頗躁。自吏部郎中出為刺史。(貞元六年十一月,上親行郊享。上重慎祀典,每事依禮。時冕為吏部郎中攝太常博士,與司封郎中徐嶽、倉部郎中陸贄、工部侍郎張薦皆攝禮官,同修《郊祀儀注》。時上甚嘉之。久之,以議論勁切,執政不喜,出為婺州刺史。)至福建廉使,卒。(貞元十二年三月,自婺州除兼禦史中丞、福州刺史,充福建都團練觀察使。)登晚仕至、尚書郎、秘書少監。(附《柳芳傳》。)薛丹,同郡人。至尚書郎。
呂牧,東平人。(永泰二年中進士第。)由尚書郎刺澤州,卒。
崔稹,(字實方。清河人。)至檢校郎官。(為檢校金部郎中。)子群,為右補闕,贈給事中。(有傳。)房啟,河南人。善清言。由萬年令為容州經略。(貞元十一年,自萬年除容管經略使。)於申,河南人。至尚書郎。
常仲孺,(丞相袞之猶子。)河南人,今為諫議大夫。(見《宰相表》。)蘇弁,武功人。(字元容,京兆武功人。)好聚書,至三萬卷。(弁聚書至三萬卷,皆手自刊校。當時稱與秘書埒。)與先君通書。以戶部侍郎貶。(貞元初,為戶部侍郎判度支,坐給長武城軍糧朽敗,貶汀州司戶參軍。)複為刺史。
(數年,起為滁州刺史,卒。附《蘇世長傳》。)崔,(蒲紅切。)博陵人。善言名理。為禦史、尚書郎。(元和初,為尚書郎,後為江西觀察使。)鄭元均,(建中二年進士。)滎陽人。強抗,少所推讓,然以此多怨,困不得仕。
辛惲,(建中元年進士。惲,紆憤切。)隴西人。有史學。
韓衡,昌黎人。善士。
陳眾甫,梓潼人。高誌氣。
薛伯高,同郡人。(一有河東二字。)好讀書,號為長者。後至尚書,卒。
(見《宰相表》。)張宣力,清河人。儒善,後表其名去力,但為宣。
自元均至宣力,皆沒沒無顯仕者。
孤宗元曰:先君之所與友,凡天下善士舉集焉。信讓而大顯,道博而無雜,今之世言交者以為端。敢悉書所尤厚者,附茲石以銘於背如右。(邵太史雲:子厚記其先友於父墓碑,意欲著其父雖不顯,所交遊皆天下偉人善士。列其姓名官爵,因附見其所長者可矣,反從而譏病之,何也?貶永州尚如此,為尚書郎時可知。退之雲:“不自貴重。”蓋其資如此。)故殿中侍禦史柳公墓表(即公之叔父嚐銘先侍禦者之墓表也。其名諱不可考。集元注雲:為會葬人作。豈以其備書本道節度張公乃遣殿中監李輔忠致、侍禦史韋重規等救助、汝南周公巢等琢石書德,以見其一時窆禮之盛耶!)唐貞元十二年二月庚寅,葬我殿中侍禦史河東柳公於萬年縣之少陵原。公諱某,字某,邑居於虞鄉。(虞鄉,縣名,屬蒲州。)曾王父某官,(曾王父子夏,徐州長史。)王父某官,(王父從裕,滄州清池令。)皇考某官。(皇考察躬,湖州德清令。)奕世餘慶,叢而未稔。濟德流祉,其後宜大。秀而不實,(《論語》:秀而不實者有矣夫。)為善者惑。嗚呼哀哉!
惟公敦柔峻清,恪慎端莊。進止威儀,動有恒常。英風超倫,孤厲貞方。居室孝悌,與人信讓。當職強毅,遊刃立斷。自少耽學,頗工為文。既窮日力,又繼以夜。鄉裏推擇,敦迫上道。乃與計偕,來遊京師。觀藝靈台,貢文有司。射策合程,遂冠首科。休有令問,群士羨慕。居數年,授河南府文學。教勵生徒,撰擇貢士。(《周禮》:大司馬主群吏,撰車徒。注雲:撰,謂擇之也。撰,息轉切。)儒黨相賀,庶人觀禮。秩滿,渭北節度使(貞元二年七月,以右金吾衛大將軍論惟明為渭北坊節度使。)延為參佐,總齊軍政,甚獲能稱,加太常寺協律郎。既喪主帥,(三年十一月,惟明卒於官。)罷歸私室。方將脫遺紛埃,退與道俱。衝漠保神,優柔隸儒。四方聞風,交馳鵠書。載筆乘軺,(軺,使者所乘車。又曰小車。軺,音姚。)乃作參謀。出入朔方,陪佐戎車。(四年七月,以左金吾將軍張獻甫為朔方寧節度使,表公為參謀。)遷大理評事,又加章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