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去八大胡同,與小鳳仙邂逅,有偶然因素,還有另一層“找掩護,遮耳目”的動機。
感情雖有不純之嫌,好在是相處日久,蔡將軍也將實情告知於她。而她也算深明大義,成全了英雄,並落下一個“俠妓”的名聲。隻是對於愛人而言,這樣的名分就有點悲情的味道了。
助將軍出逃
無論於國於家,蔡鍔都必然要出逃。但小鳳仙有沒有協助蔡鍔出逃,以何種方式協助出逃,則是很有意思也是很有爭議的話題。由於蔡將軍出逃的意義重大,加上潛逃的經過神秘離奇、扣人心弦,以至後來流傳有多種版本。
根據梅蘭芳的秘書許姬傳轉述小鳳仙的自述:她最初並不知道蔡鍔的真實身份,也不知道他反對袁世凱做皇帝。隻是覺得他氣度不凡,很是神秘。特別是每次一來,總有些不三不四的人跟到班子裏來,給人鬼鬼祟祟的印象。其實這些人就是袁世凱派來監視蔡鍔的密探。而蔡鍔日日到八大胡同雲和班“廝混”,本也是借小鳳仙打掩護的,後來相處時間長了,有所信任,才向她吐露了真情。再後來,待時機成熟,也是在小鳳仙的幫助下成功出逃。據說那天是趁著掌班過生日機會,人多雜亂,小鳳仙先是有意把窗簾挑起,讓外麵的密探可以看見屋裏的情況。然後蔡鍔裝作去廁所,衣服、懷表都沒拿,使監視的人以為他不會走遠。此時小鳳仙讓人把卷簾放下,外麵的人無法判斷蔡鍔是否還在屋裏。蔡鍔就此從容逃走。
而蔡鍔的密友:蔡鍔出逃事件的重要當事人之一哈漢章回憶,民國四年(1915年)11月10日,是哈漢章祖母的八十雲和班的小鳳仙(右)壽辰,蔡鍔應邀出席。當夜蔡與友人通宵打牌,使得袁所派的監視密探徹夜未眠,疲倦至極。清晨7時,蔡鍔由哈漢章宅側門出去,直入新華門總統辦事處,煞有介事地電告小鳳仙,午後12點半到某處同其吃飯。監視的密探因此麻痹大意,“不虞有他,乃小寐傳達處”。於是蔡借機溜出,直奔火車站,從此一去不複返。
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陶菊隱所寫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蔡鍔從10月下旬開始就經常請病假不上班。然後借著與小鳳仙乘車出遊的機會溜到東車站,而梁啟超早已派人在車站接應。蔡混在三等車廂裏,安然逃至天津。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版本,由於缺乏證據,均不足采信。
而以上三種出逃版本,或多或少都與小鳳仙有關,也比較接近曆史。那就是小鳳仙確實在出逃中起到了一定的“掩護”作用,但看整個事件的精心策劃及周密安排,估計是有更重要的人物在暗地裏幫忙,而不可能像後人演繹的那樣,全部功勞都歸於小鳳仙。
其實小鳳仙也沒有邀功,更沒有像賽金花那樣憑空演繹,她隻是樸實地道出一個小女子曾經如何幫助一個大人物出逃的經過罷了。然而,不管革命黨人或蔡的友人等這些“綠葉”在出逃計劃中的貢獻如何大,世人更關注小鳳仙這朵“紅花”。因此,劉成禺在其《洪憲紀事詩》中才會采信流行的說法,饒有興趣地記錄道:“當關油壁掩羅裙,女俠誰知小鳳仙。緹騎九門搜索遍,美人挾走蔡將軍。”
成功出逃的蔡將軍“以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組織“護國軍”,通電全國,宣布討袁,誓完成“再造民國”大業。然而,天妒英才,連日征戰,蔡鍔將軍因舊疾複發,加上勞累過度,於1916年11月8日不治病歿,年僅34歲。蔡將軍去世後,北京政府追贈他為上將軍,並舉行國葬典禮,同時在北京中山公園設靈堂吊唁。據傳小鳳仙也曾白馬素車,到靈堂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