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那蠻子們行動起來,開始了“東南互保”。東南互保指中國清朝末年八國聯軍之役期間,中國南方各省違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國開戰的事件。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一國同時宣戰後,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山東巡撫袁世凱,即和各參戰國達成協議,稱東南互保。
“東南互保”的主要內容即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省督撫保護;東南各地方政府不奉行宣戰詔令,列強也不得在東南地區啟釁。東南督撫們的舉措,也得到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等人的支持。這也就是官方資料。至於真實情況,常識君知道的也不多。
不過常識君知道:在清室尚未向各國宣戰之前,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郵政大臣盛宣懷等即商議如何有一個充足的理由,這個理由其實早就想好了。保存東南各行省的穩定,避免列強有借口入侵;同時密議盤算倘若北京失守而天子、太後不測,當由李鴻章出任總統支撐局麵。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一國同時宣戰。當時宣戰詔書下至各地方時,郵政大臣盛宣懷下令各地電信局將清廷召集義和團民及宣戰詔書扣押,隻給各地督撫觀看,並且電告各地督撫,不要服從此命令。這就是陰謀的進行動作之一。
而李鴻章時任兩廣總督,聞此訊,覆電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此一電報也鼓勵了東南各省督撫。時局日益糜爛,湖廣總督張之洞隨後提出“李鴻章大總統”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李鴻章幕僚劉學詢並去信孫中山謂:“傅相因北方拳亂,欲以粵省獨立,思得足下為助,請速來粵協同進行。”這裏麵有什麼貓膩呢?這個誰都說不清楚。不過這裏麵肯定不簡單。
隨後,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和廣東巡撫德壽(往後李鴻章北上議和,由德壽署理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稱東南互保,另外陝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雖然沒有加入東南互保,但是亦是支持東南互保。他們稱皇帝敕令是拳民脅持下的“矯詔、亂命”,“亂命”一詞是李鴻章精心選擇的政治術語,李鴻章深知“若不量力而輕於一試,恐數千年文物之邦,從此已矣”,故稱“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在東南各行省違抗“支持義和團”的命令,以為“亂民不可用、邪術不可信,兵釁不可開”“無論北方情形如何,請列國勿進兵長江流域與各省內地;各國人民生命財產,凡在轄區之內者,決依條約保護。”這就是正式上的記錄。其實在很早以前就有很多南蠻子和佛教急躁的規避風險。適當的“拿出點”來平息一下。
沙俄得到那份情報以後,製造了“黑龍江事件”。“黑龍江事件”發生後,海蘭泡城內外籠罩著恐怖氣氛,迫害華人的事件有增無減。中國居民代表向格裏布斯基請示城裏的中國人是否需要撤離,他欺騙代表說,中國人“可以不用擔憂地留居原地”。隨後他下令禁止中國人渡江,扣留了全部渡船,並派騎兵衝散了準備渡江的人群。
1900年7月16日,格裏布斯基命令一個不留地逮捕所有的中俄軍綁縛海蘭泡中國人準備屠殺。沙俄人瘋狂的大搜捕開始了,全副武裝的沙俄士兵闖進中國人的住宅和商店,不分男女老幼,一律逮捕押走,“就連懷抱的嬰兒也被強拉了出來”。1500多中國人逃到城外躲藏,也被俄兵搜出,許多人被刺刀活活捅死,活著的人“象關進獸欄子一樣被趕進警察局”。這一天共搜捕了近3500人,警察局容納不下,當晚又被押送到精奇裏江邊的一個鋸木場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