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草葉集》初版問世至今已一百三十六年,它的作者惠特曼逝世也整整
一百年了。從某些方麵說,世界文學史上還找不到另一個範例,能像《草葉
集》和惠特曼這樣體現一部作品同它的作者呼吸與共、生死相連的關係。正
如惠特曼在詩集(正編)結尾的《再見!》中向我們招呼的:“同誌,這不
是書本,/誰接觸它,就是接觸一個人。”這個人便是詩人自己。
惠特曼生當美國獨立後約半個世紀,也就是那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在新大
陸蒸蒸日上的時代。他出生於長島亨廷頓區西山村一個農民兼手工藝者的家
庭,十一歲即離開學校開始獨立謀生,先在律師事務所和醫生診所當勤雜工,
後來到印刷廠當學徒和排字工,當鄉村學校教師、報紙編輯和地方黨報撰稿
人。他在青少年時代接受了民主思想,成為一個傑斐遜和傑克遜式的激進民
主主義者,同時開始學習寫作,寫些帶傷感情調的小品、小說和詩歌。但是,
正如他在政治上、在地方民主黨內部鬥爭中頻頻被人利用和受到打擊一樣,
他的文學創作也長期停滯在因襲模仿的階段,沒有什麼成就。這樣,到一八
四九年三十歲的時候,他才改弦易轍,毅然宣布退出政治活動,並下決心在
文學事業中奮鬥一番。經過好幾年的默默探索,他於一八五五年推出了《草
葉集》。
惠特曼在《過去曆程的回顧》中談到自己寫《草葉集》的背景、動機和
它的主旨時說:“我沒有贏得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承認,乃退而轉向對於未
來的心愛的夢想..這就是要發憤以文學或詩的形式將我的身體的、情感
的、道德的、智力的和美學的個性堅定不移地、明白無誤他說出並表現出
來..”他又說:“在我的事業和探索積極形成的時候,(我怎樣才能最好
地表現我自己的特殊的時代和環境、美國、民主呢?)我看到,那個提供答
案的主於和中心,必然是一個個性..這個個性,我經過多次考慮和沉思以
後,審慎地斷定應當是我自己——的確,不能是任何別的一個。”寫我自己,
以表現我的“特殊的時代和環境、美國、民主”——這便是《草葉集》的主
旨,是惠特曼當初的“夢想”,經過他三十七年的不懈努力,也基本上實現
了。
《草葉集》問世前,美國文學已在浪漫主義運動與超驗主義哲學相結合
的基礎上呈現出一片繁榮,但它主要仍是英國文學傳統移植到新大陸的產
物。尤其是詩歌界,在新英格蘭學院派詩人的控製下,因循守舊的勢力仍相
當頑強,與當時雄心勃勃的政治麵貌和日新月異的經濟形勢很不相稱。以愛
默生為代表的革新派思想家和作家一再提出要建立美國自己的民族民主的新
文學。例如愛默生一八四二年在《論詩人》的演講中表示,希望美國詩壇上
將出現那種“有專斷的眼光,認識我們的無與倫比的物質世界”,並歌唱“我
們的黑人和印第安人..以及北部企業、南部種植業和西部開發”①的歌手。
就是在這樣的曆史隘口,惠特曼闖了出來,開始以嶄新的姿態和自己的高昂
的聲調歌唱。因此,《草葉集》的出版不僅是惠特曼個人文學生涯的真正開
端,而且是美國文學史上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不過,由於它從內容到
形式,從思想到語言,都與當時流行的美國詩歌和整個英語詩學傳統大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