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遼史藝文誌補證(2 / 3)

契丹誌 見尤目

燕北錄 見尤目

儀注類

遼朝雜禮 【倪厲錢繆有】

按見黃目遼史樂誌曰遼朝雜禮參考史籍定其可知者以補一代之闕儀衛誌四耶律儼陳大任舊誌有未備者兼考之遼朝雜禮據此則二篇中可考見雜禮矣百官誌三曰凡東宮官多見遼朝雜禮儀衛誌四曰鹵簿儀仗人數馬匹得諸本朝太常卿徐世隆家藏遼朝雜禮者如是

契丹官儀 【厲繆有】  見尤目

曆象類

新曆賈俊所進 按曆象誌上曰聖宗以賈俊所進新曆因宋大聖舊號行之

地理類

遼四京記 【厲繆有】  按四京者東京中京上京燕京見書錄解題

契丹疆宇圖 【厲繆有】  按宋誌二卷見尤目契丹降人趙誌忠來歸上契丹地圖見虜廷雜記及晁誌此下三種未知即晁氏所指否

契丹地理圖 【厲繆有】  按宋誌一卷見鄭略

大遼對境圖 【厲繆有】  見鄭略

政書類

契丹會耍 【耍:要】 【厲繆有】  見尤目

燕北會要 見張鵬日下舊聞序

契丹機宜命要 見尤目按三書未知即一書否

刑法類

遼法令耶律庶成耶律德修定 按庶成傳與樞密副使耶律德修定法令庶成參酌古今刊正訛謬成書以進帝覽而善之

職官類

大遼登科記一卷 【厲繆有】 按見鄭略記雖不傳然可考見者遼時狀元有高正鄭雲從石用中王熙載呂德懋王用極張儉陳鼎楊文立初錫南承保邢祥 【涑水紀聞祥賜鐵券】 李可封楊佶史克忠劉二宜南 【一作高】 承顏 【以上統和年】 史簡鮮於茂昭張用行孫傑張克傑張仲舉 【以上開泰年】 張漸李炯 【太平七年楊又元邢祚知貢舉狀元缺】 張宥劉貞 【以上太平年】 劉師貞 【太平十一年劉貞重熙元年劉師貞並五十七人恐有誤】 邢彭年王實王棠 【重熙十九年殿試進士狀元缺以上重熙年】 張孝傑梁援王鼎 【以上清寧年】 張臻趙庭睦 【鹹雍十年親出題試進士狀元缺以上鹹雍年】 劉瓘李君裕 【以上太康年】 張轂文充寇尊文 【以上大安年】 陳衡甫康秉儉 【以上壽隆年】 馬恭回李石 【與韓昉並見金史】 劉正韓昉 【以上幹統年】 王翬 【天慶年】 李寶信李球 【二人耶律淳時狀元】 此見於史者也又張昱張人紀馮立 【見後】 劉霄 【見元遺山集及癸辛雜識鹹雍十年及第當即金史劉彥宗之父官中京留守此可補正史之闕】 邊貫道 【見中州集豐州人後遷雲中狀元輔臣年代無考非太平七年即重熙十九年矣】 不見於史詳遼詩話上

傳記類

王鼎焚椒錄一卷 【倪厲錢繆有】  按今存疑偽

七賢傳 【倪厲錢繆有】  按耶律吪傳曰時有取當世名流作七賢傳吪與其一

遼三臣行事一卷耶律孟簡撰 【厲金繆有】  按出續通考文學傳太康中上表曰本朝之興幾二百年宜有國史以垂後世乃編耶律赫嚕烏哲休格三人行事以進上命置局編修據此則今史三臣傳皆孟簡所編

史鈔類

馬得臣唐三紀行事 【金繆有】  按本傳聖宗閱唐高祖太宗元宗三紀得臣乃錄其行事可法者進之

子部

釋家類

道宗造經四十七帙石經大碑一百八十片

通理大師造經四十四帙石經小碑四千八十片 按佛經細目見雲居寺續秘藏經記

聖宗鐫造大般若經八十卷碑二百四十條

又鐫寫大寶積經一部一百二十卷碑三百六十條按見涿州雲居寺東峰續鐫成四大部經記記雲自太平七年至清寧三年是至道宗時始訖工也

道宗頒高麗佛經僧善知讎校 【金繆有】  按本紀太康九年十一月詔僧善知讎校高麗所進佛經頒行之續通考作十年誤

道宗禦製華嚴經頌 【厲金繆有】  見續通考按本紀鹹雍八年七月以禦

書華嚴經五頌出示羣臣

釋摩訶衍論通玄鈔四卷沙門誌福撰 【繆有】 日本刊

釋摩訶衍論讚玄疏五卷沙門法悟撰 【繆有】 日本刊

大契丹國師中天竺摩竭陁國三藏法師慈賢譚經四種共八卷見釋藏目錄

僧無礙大師妙續一切經 按見續一切經音義序無礙大師曾與王正重修雲居寺碑命沙門智光為記者見房山重修雲居寺碑記

僧希麟續一切經音義十卷 日本刊

沙門郎思孝海山文集 按引見金王寂遼東行部誌

僧非濁往生集二十卷 【厲錢繆有】 出奉福寺尊勝陀羅尼石幢記至元法寶勘同總錄按僧真延撰非濁禪師實行記雲撰往生集二十卷檢校太傅太尉

燕僧利正撰長慶人事軍律三卷 【厲繆有】 見鄭略

道家類

海蟾子詩一卷 【厲繆有】 出鄭略按即劉海也

碣石剩談海蟾姓劉名嚞渤海人十六登科甲五十至相位金文最十一戴 【戴:載】 劉海蟾堂移石刻記有雲廷置 【置:直】 少時讀海蟾子詩帙高風莫能企及遼詩話止引神仙通鑒尚未及此內丹書聖宗統和八年於闐張文寶進 【厲繆有】 見續通考

五行家類

王白百中歌 【倪厲錢金繆有】 見黃目盧曰興國軍節度使占卜書按方伎傳王白冀州人明天文善卜笠 【笠:筮】 撰百中歌行於世

耶律純星命總括五卷 【倪厲錢金繆有】 按自序已輯一名秘訣

醫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