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來臨,傍晚的太陽在被夜色逼走前,將自己的餘光盡情的潑灑在長江的水麵,映照出一片火紅的光景。

江對岸的曹軍對這美麗的景色心中毫無波瀾,連日來登船訓練而引起的暈眩嘔吐,已經來自北方的曹軍士兵對波瀾壯闊的長江充滿了厭惡,即使龐統的鐵索連環使得大家終於能夠在這大江之上如履平地,但連日來積累的厭惡並未隨著消散,而是愈發讓曹軍士兵們有些急切,迫不及待的想要擊敗江對岸那些不識抬舉的家夥,好早日歸鄉。

然而心中急切的曹軍士兵們不知道,江對岸的東吳將領們比他們更加急切。當周瑜的指令下達後,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運轉,而作為戰爭機器上的重要部件,東吳將領們也終於知道了今天晚上要做什麼。

雖然依舊在擔憂風向的問題,但是看著周瑜信誓旦旦的模樣,眾人也紛紛將風向的問題拋之腦後,在江麵映照著殘陽,一片赤紅如火的反光中,所有人都摩拳擦掌的眺望著江對岸的曹軍營寨,誓要將眼前的這片景色延續至夜晚。

而東吳將士們有條不紊的準備著夜間火攻事宜的時候。杜澤已經帶著那兩千多護衛士兵,跟著諸葛亮一起來到了附近可以眺望整個戰場情形的南屏山。

在抵達山頂的平地後,杜澤便發現了諸葛亮早些日子讓人上山搭建的一處共三層,每一層高三尺,共是九尺的七星壇。

杜澤觀察了一下,發現這七星壇本身沒什麼特別的,隻是為了配合陣法而特意搭建成這個樣子的。於是,接著便將目光投向那些在諸葛亮指揮下,站定方位的士兵們。

雖說之前諸葛亮已經將自己的解題思路告訴了杜澤,杜澤也理解並記著了現在這些士兵所站方位代表的陣法奧秘。

但是畢竟理論跟現實是有一定誤差的,所以杜澤還是打起精神來,觀察諸葛亮接下來借東風是怎麼具體操作的。

不過杜澤在觀察的時候,沒有忘了諸葛亮之前跟他提及的危險。

在山上搭建陣法,而且還要引動風向變化。這麼大的動靜,江對岸的曹軍不可能不會注意到。

即使因為距離的原因,對岸的文臣們可能不知道諸葛亮要做什麼。但是但凡有點腦子的都肯定明白,諸葛亮在這搞這麼大的陣勢,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針對自己的,曹軍自然是不會讓諸葛亮順利的完成借東風的過程,必定會派遣士兵過來阻止。

所以杜澤也得早做準備,讓兩千士兵嚴陣以待,阻擊隨時可能發現問題,趕來搞破壞的敵人。

於是,杜澤來到山上後,便喊來趙雲,讓他指揮士兵們各就各位。並將自己所有的地雷都拿了出來,將地雷的作用告訴了趙雲,囑咐他記下地雷埋藏的地點,免得誤傷了自己人。

接著又吩咐好其他一些事物後,才將注意力集中到諸葛亮要布置的陣法之上。發現三層的七星壇,最下一層插二十八宿旗:東方七麵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蒼龍之形;北方七麵皂旗,按鬥、牛、女、虛、危、室、壁,作玄武之勢;西方七麵白旗,按奎、婁、胃、昴、畢、觜、參,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麵紅旗,按井、鬼、柳、星、張、翼、軫,成朱雀之狀。第二層周圍黃旗六十四麵,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上一層用四人,各人戴束發冠,穿皂羅袍,鳳衣博帶,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執長竿,竿尖上用雞羽為葆。以招風信;前右立一人,手執長竿,竿上係七星號帶,以表風色;後左立一人,捧寶劍;後右立一人,捧香爐。壇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鉞、白旄、朱幡、皂纛,環繞四麵。

除這些跟原劇情中一樣的布置以外,七星台外圍的地麵上也畫出了一道道線,並在這些線交彙的節點上,或是查著陣旗,或者放著異獸的雕像,又或者安排士兵打扮一番後,手持法器站在那裏。最終,這些線組成一個大型的陣圖將七星壇包圍。顯然是諸葛亮從杜澤這得到後世的科學知識後作出的改動,看起來要比原劇情更加複雜了,而且更大的麵積,已經毫無防護的陣圖,守衛起來顯然是更加麻煩了。

等到杜澤看著諸葛亮指派著士兵們,終於把大陣搭建完畢後,也是從中收獲不少。接著便上前跟諸葛亮攀談。

“孔明,都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