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阿瑪,因兒臣並未上朝聽政,所以對回疆戰事並不了解,隻是有所耳聞。若是說的不對,還請皇阿瑪指點。”永琪口中謙虛道,心中卻是大定。隻因回疆的戰事他曾經多次跟福家兄弟討論過,三人早已商議出最佳的作戰方案。

“哦?那你跟朕說說,戰後該如何處理回部之人?”胤禛的麵色稍緩,也許他這個孫子的肚子裏還是有點墨水的,也不全是草包吧!胤禛不管是做皇子時,還是做了皇帝後,對於戰事都不擅長。他更擅長的是大的戰略方向的製定,以及後勤的調配。◎思◎兔◎在◎線◎閱◎讀◎

“這……”永琪有些語塞,這個方麵他倒是沒有想過,不過倒也不難回答。對於戰後的百姓,不過是安撫罷了。想明白之後,他自信的一笑,“皇阿瑪,兒臣認為回部百姓既然已經歸誰我大清,自然該以大清子民視之。戰後之地,必然是千瘡百孔,滿地瘡痍。兒臣認為該當重加安撫,撥款撥物以供他們戰後重建家園。”

弘曆向來標榜仁慈,想來這樣的回答能夠令他滿意吧!胤禛的臉色愈加清冷,看著這個言之無物的皇子有些不耐了。難道他就隻能想到這些?

“款從何來,物從何處?”端起茶杯輕呷一口,胤禛慢條斯理地問道。

“這,款項自然是由戶部調撥,至於物資,當由臨近各省督撫由本省調撥。”

“然後呢,撥錢撥物助他們重建家園之後呢?”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上下嘴皮子一碰,就又是錢又是物的,跟他那個敗家阿瑪都是一個調調的。

然後,還要怎麼然後?安撫了回部百姓不就沒事了嗎?永琪不解的皺著眉,“皇阿瑪,兒臣以為,隻要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能夠沐浴皇恩,那自然會真心歸附我大清。”

未免氣著自己,胤禛決定換個問題考問。於是,又問道:“你對先皇‘改土歸流’的政策有何看法,覺得是否可行?是否能夠在全國的邊疆地區實行?”

大清朝接受前朝皇帝多無能的教訓,十分注重皇子的教育。尚書房說教授的,不隻有滿文漢文、四書五經,更有治國之道、用兵之法。光看胤禛那些兄弟們的折騰勁兒,就能知道清朝皇子教育是多麼的成功,那就沒有一個善茬兒。

所以,胤禛不認為他這次的考問有什麼問題。如果將偌大的國家,交給一個隻懂得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的繼承人,難道是傾舉國之力,就為了培養出個宋徽宗、李後主不成!

不過,永琪就不這麼認為了。他覺得今天皇阿瑪怎麼總問些深奧的問題。以往,弘曆到尚書房考校功課,都隻是調些背誦、釋義的問題。在尚書房帶了十三四年的永琪,隻要不是太笨總能回答的不錯。不過,還好師傅曾經講過這個。

於是,略一回憶,永琪就將當日師傅所講的內容照搬過來。

肚子裏的東西是不是自己的,胤禛自然能夠聽出來。自此,對於這個傳說中文武雙全的孫子已無甚期望。隻是,還是要再給他一個機會。

“日前,江南道上奏,淮安等三府受蝗災之害。這是記述詳情的折子,你看看。若是朕派你前往賑災,你有何方略?”胤禛從手邊翻出一份奏折,交給吳書來,“現在也不用著急,你看過最後,回去好好籌劃籌劃,過兩日上個折子給朕。”

第一次接觸到大臣們上的奏折,這讓永琪有點興奮。皇阿瑪連這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