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宅男,至少他也曾是一名所謂的軍人,雖然是不能被公開的地下雇傭軍。
即便人類聯盟建立了快五百年,踏足的星域也已經早就超過了太陽係,延伸到了銀河係近三成的已知領域。
隻是,人類依舊很孤獨:因為這近五百年的星空探索,人類一直沒有找到任何一個,和自身類似的智慧生物。
並不是沒有找到智慧生物,隻是人們所有接觸到的,那些智慧生物都不是哺乳動物。
軟體、節支、兩棲等動物,或者是菌類、蕨類植物體,就是沒有和人類想同的智慧形態。
於是乎,有人提出了人類宇宙唯一論的論點。自然,有人提出了質疑,可苦於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反駁證據。
直到涅槃星的出現,這顆最初在1世紀初期,被科學家發現並最終命名為涅槃星的資源星,才被那些反駁者,當成了最為有利的證據。
然而,這顆資源星和地球不同,它居然是一顆5倍太陽大的恒星,雖然它的表麵溫度沒有太陽那般強烈,可是其表麵的紫外線保護層,曾經阻礙了所有想要去探索的“有心人”。
直到包括劉明先祖劉勝在內的星空十聖出現,人類最終得以成功著陸涅槃星。
根據科學勘測等手段,科學家最終確認:那顆資源星完全符合人類的居住,而那原本無法靠近的紫外線保護層,也有相對應的衰弱期。
在衰弱期,人類當初的星空運輸艦,勉強可以支撐著抵達恒星內部,從而確保了人類文明的繁衍。
由於地球資源的緊張,加之人口膨脹等原因,人類聯盟發出了星空探索的號召。
於是,在聯盟各種“福利”的感召下,無數年輕一輩的星空移民,開始了漫長的資源星探索和定居。
三百多年前,人們再度發現了第三顆適合移民的資源星,隨後人類隨著科技的發展,開始了越來越頻繁的星空探索和移民。
三百多年,對於如今平均壽命在七百歲以上的人類來,也就隻是剛好成長到青年時期。
可恰恰是這短短的三百年,人類的科技發展出現了火箭式的躥升,直到發現了最為接近人類的智慧生物。
這種如今被稱為類生物的智慧生物,最初的發現地居然是在火星內核中,這也讓無數科學家和相關人員有些無語。
隻是,火星內核上發現的,隻是數具屍體,並沒有真正的研究觀察價值。
於是乎,人類聯盟軍方內部,發布了一項極為隱秘的任務:如果有活捉類生物,將會最大限度的滿足一個願望,並直接賜予聯盟一等公民的名譽。
一等公民,對於如今分級製度嚴苛的聯盟來,隻有對全人類做出推進作用的“偉人”,才能榮獲此殊榮,且隻能本人獨享,並不具備任何傳承之用。
目前,聯盟公布的一等公民,整個人類龐大人口裏,隻有區區十三人,可謂無比“稀有”。
劉明和張笑也是機緣巧合,在軍隊內部資料中,看到了某個軍官日記裏,提到過的涅槃星附近的某個行星,疑似有類生物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