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文寫作教案
模塊一:應用寫作基礎知識
學習目標:1.了解應用寫作的概念、沿革及作者情況 2.掌握應用寫作的特點 3.提高應用文文字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概念和特點 教學難點:特點的掌握和特點與實例結合 教學時數及方法:2課時講析結合 教學內容: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 第一課時應用寫作概述 一、應用文的沿革和特點(一)沿革“應用文”一詞,最早見於宋代,正式提出“應用文”這一名稱的,是清代學者劉熙載《藝概》。“文件”一詞,大約在清末才出現,當時在外交文書總體到“尋常往來文件”、“交涉文件”等。辛亥革命以後,應用文從古體到今體發生了巨大的變革。1921年,我黨建立後即有自己的公文。1942年規範《陝甘寧邊區新公文程式》,1951年頒布《公文處理暫行辦法》,後經多次完善,於2000年8月24日確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普遍應用於現代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應用文(公務文書、事務文書、禮儀文書、經濟文書、司法文書等),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管理社會事務及實現社會、政治、生活目標的活動中充當著必不可少的工具,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應用文的概念應用文是國家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人民群眾在行政管理、社會交往與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社會法定效力和規範體式的文書,是依法行政和經行公務活動與社會活動的一種重要工具。(三)應用文的作用一是宣傳指導:是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法規、規章,統一認識,協調行動,確保各項事業健康發展。二是交流通報社會信息,總結實踐經驗,傳播科技文化知識,指導和推動工作與生產。三是加強思想溝通,營造和諧有序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四是貯存科技、文化、曆史資料,為未來的各項事業提供可資借鑒的信息。由此可知,應用文是人們相互交往、傳遞信息、表達思想、解決問題、指導實踐的工具。(四)應用文的作者應用文是應用寫作實踐活動的產品,是應用寫作四個基本要素(寫作主體即作者、寫作載體即文本、寫作客體即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寫作受體即接受和作用的對象)之一,是應用寫作的載體。應用寫作的主體——作者,包括群體作者、個人作者、法定作者和代言作者。1.群體作者指兩個及以上作者基於某種需要,共同研究寫作意義、進行調查研究,經過商討共同完成寫作任務的一種作者類型。一些較為複雜的寫作任務經常有幾個人合作完成,如調查報告。2.個人作者指從寫作意圖的確立到完成文章都代表個人、由個人獨立完成的作者類型。一些日常應用文和私務文書的作者都是個人作者,如個人計劃、個人總結、信函、日記等。3.法定作者指寫作主體是依法成立並具有法人資格的組織,主要指行政公文和專用文書中的一些文體的作者。法定作者必須是以法定的名義發出並能行使相應的權利和承擔義務的機關和法人代表。法定作者指公文的署名者,不一定是撰寫文稿者。4.代言作者指以撰稿者的身份參與寫作活動,與被代言人有兩種關係:一是被代言人指定代言人以助手身份參與寫作,成文署被代言人姓名,如秘書為領導寫發言稿;二是代言人以執筆服務者的身份幫他人完成寫作任務,根據服務對象要求,記錄“作者”口述內容,如代寫書信、起訴狀等。二、應用寫作的特點 (一)實用性 案例:(尋物啟事):丟失物品則寫作此文,否則不懈。(商業廣告):向公眾宣傳商品或服務,最終達到促進銷售。(二)時效性 1.體現在寫作的及時性。2.體現在作用時間的有限性。 (三)程式性 應用寫作的程式性主要指文本形式和語體都有相對固定的要求,如有大體相同或近似的結構布局,有慣用的句式和規範化詞語等。應用寫作的這一特點也是由其實用性所決定的。 (四)簡明性 簡明性是指應用文在內容表達和語言使用方麵力求簡潔明確的特點。案例分析:體現應用文的特點(書上例文)課堂練習:寫一個初、高中已經學過的小文種,感受應用寫作的特點。(可以采用討論的方式進行)
第二課時基礎知識 一、應用寫作的主旨 主旨、材料、結構和語言是應用文文本的構成要素。主旨在應用寫作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決定著一個應用寫作文本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一)主旨的含義1.含義:應用文的主旨就是作者通過全篇內容表達出來的貫穿全文的寫作意圖、觀點和公務活動的行為意向。 2.應用文主旨的類型:意圖型、信息型、思想型(二)主旨的確立立旨是應用寫作的重要步驟,材料的選擇、結構的安排、語言的運用都有賴於主旨的確立。在具體的寫作中,應確保主旨的正確、集中、鮮明、深刻。 二、應用寫作的材料(一)材料的含義1.含義:應用文的材料是指作者為完成寫作,體現寫作意圖和目的,從現實生活和文獻資料中選取、使用的一係列事實根據和理論根據。2.與主旨的關係:應用文的材料和主旨是緊密相連的。(二)材料的搜集搜集材料要“博”、“透”、“細”。搜集的材料從不同角度分為: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曆史材料和現實材料,正麵材料和反麵材料,具體材料和概括材料,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等。材料的獲得可以是通過觀察和體驗、調查研究獲取,也可以是通過查閱資料獲得。(三)材料的選擇1.應用文寫作中,首先要圍繞主旨選擇材料。2. 應用文寫作中,要選擇真實準確材料。3.應用文寫作中,要選擇典型材料。4.應用文寫作中,要選擇新穎的材料。三、應用寫作的結構 (一)結構的含義:結構是文章的內部構造,是文章內容的重要表現形式,是作者思路在文章中的具體體現。 (二)結構的體現:文章的結構布局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內在聯係,即材料和觀點、部分與整體之間的條理、脈絡;二是外部形式,即標題、開頭、主體、結尾、段落等外在要素的安排。(三)結構的構成:在寫作中,文章的組織結構,包括開頭和結尾、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 1.開頭與結尾(1)開頭:應用寫作“起要平直”,即開頭要開門見山,不要轉彎抹角。歸納起來應用文寫作的開頭包括:表明行文目的、援引行文依據、概述基本情況應用寫作還可以以提出問題的方式作為開頭,進而展開思考,對問題進行解答。這種方式常見於調查報告、消息通訊等。有的文種沒有單獨的開頭,如轉發、印發類通知。(2)結尾:應用文章的結尾從形式看主要有固定結尾和自然結尾兩種。所謂固定結尾,是針對那些具有固定格式(包括法定格式和習慣格式)的應用文章,它必須按照格式規定寫作。所謂自然結尾,則是根據主旨和內容表達的需要,自然作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言盡意止。應用文結尾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概括總結式、強調要求式、祈望請求式、倡議展望式、交待說明式。2.段落與層次 (1)段落:段落也叫自然段,是構成文章的基本結構單位。其表現形式有兩種:條款式和提行式。條款式即以數字符號標明條款項目,秩序清晰,內容一目了然。廣泛應用於法律、法規、製度、合同等文種。提行式即以提行的方式顯示的段落。(2)層次:又稱意義段,它是應用文主旨的秩序體現,展示作者表達主旨的整個思想軌跡。文章層次間的結構形式有並列、總分、遞進等形式。3.過渡與照應 (1)過渡:是承上啟下銜接文字的一種手段,它是上下文之間的聯係紐帶。文章中的過渡,有利於文章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有利於主旨表達及讀者的閱讀理解。應用文的過渡主要表現為詞語過渡、句子過渡和段落過渡三種形式。(2)照應:是通過前後呼應,相互關照,從而使應用文章形成緊湊嚴密的有機體。常見的照應有文題照應、首尾照應以及行文前後內容照應等。二、應用寫作的語言 (一)應用寫作的語言特點 1.準確是應用寫作語言的第一要求。2.簡明即以最少的文字表達盡量多的內涵,做到文約而事豐,應用寫作以高效、迅速地傳遞信息、處理公私事務為己任,已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為目的,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實用性,其語言在準確的基礎上,還應簡潔暢達、精煉明快。3.莊重是指寫作中對客觀事物的表達要得體、謹慎、嚴肅。4.平實是指語言平直樸實。應用文的價值在於務實,閱讀對象較固定。(二)應用寫作的語彙特征 1.固定使用事務性語彙 表稱謂:本、我、貴、你、該、其等 表經辦:經、茲經、業經、未經、擬、擬辦、擬定、審定、審議、審發、審批等 表引述:接、近接、前接、悉等 表呈遞:呈上、轉呈、送上、遞交等 表結尾:為要、為盼、為荷、為宜、特此函複、現予公告等 表征詢:當否、妥否、是否可行、意見如何等表承接:現通知(通報、總結、答複、報告)如下;擬采取如下措施;為了(根據)……現決定等;表開頭:為、為了;根據、依照、遵照、按照;關於、由於、鑒於;茲、茲有、茲派、茲介紹;表態度:批準、不同意、照辦、參照執行等; 2.大量使用專業術語 專業術語多是應用寫作區別於其他文字作品的重要特征。應用文作者熟悉專業業務,準確使用專業術語,體現出應用寫語言的簡明、準確的特點。 3.規範使用新生簡縮詞 應用文中的簡縮詞是在學習、流傳過程中為廣大讀者所認同的新生詞彙,它隨客觀現實需要應運而生,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如“五講四美”、“三\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