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這一設計就能看出彼得森獨具匠心了,但還不隻這些.他做的戒指表麵看是一樣的,其實沒有相同的,文章就在男女嬰孩所牽的銀絲線上,那銀絲線上有許多類似多股繩搓在一起的“皺紋”,實際上是手工鏤刻出來的,“皺紋”的數目可以隨意增減,這樣就為購買者留出做記號的餘地,例如男女雙方的生日,訂婚日期、結婚年齡或其他私人秘密,都可以通過銀絲的“絲紋”多少表示出來。
這一成功的設計為彼得森的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生意漸漸興隆起來,他從加工工業過渡到自產自銷。
彼得森沒有在此停步不前,他不斷地探索戒指生產的新工.藝、新方法,這些辛苦並沒有白費。1948年,彼得森又發明了鑲戒指的“內鎖法”,那是因一次加工引起的。一個有錢人慕名來找他,那人拿出一顆藍寶石。求他鑲一枚與眾不同的戒指,準備送給一個女影星作生日禮物。彼得森知道,再在圖案上下功夫是不會有什麼驚人之舉的,唯有在那顆藍寶石上打主意。傳統鑲嵌戒指的辦法,是用金屬把寶石包托起來,這樣寶石有近一半的表麵積被遮蓋起來,也就是說一塊寶石料做成首飾後至少小1/3。不這樣做不行,因為萬一安裝不牢固,貴重的寶石就可能掉落丟失,所以,沒人認為這種傳統工藝有什麼不對。彼得森早就覺察到做成飾品的鑽石不如放在絨布上待加工的大而亮,他也曾想作一番嚐試,改變傳統方法,但在為吃飯、房租奔波奮鬥的年代,根本沒工夫考慮這些,現在他可以琢磨了。經過一個星期的研究試驗,他發明了新的聯接方法——內鎖法。用這種方法製造出的首飾,寶石的90%暴露在外,隻有底部一點麵積像果實與芥蒂那樣與金屬相聯接。這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這項發明很快獲得了專利,珠寶商們爭相購買,彼得森沒花本錢就賺了大筆的技術轉讓費。那個女影星實際上也成了他的義務廣告員了。崇拜電影明星的婦女們得知這枚戒指出自彼得森之手,都不惜花大價錢請他做首飾,她們以擁有彼得森親手製作的首飾為榮耀。
在榮譽麵前,彼得森的進取心有增無減,他不斷地觀察和研究戒指的構造,終於在1955年,又發明了一種“聯鑽鑲嵌法”,采用這種方法把兩塊寶石合在一起做成的首飾,可使1克拉的鑽石看起來像2克拉那樣大,這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是極具有吸引力的。佩戴天然鑽石首飾已成為可及的事了,花不太多的錢,一樣可以取得光彩的效果。
正是這些獨出心裁的設計所起到的新奇效果,使得彼得森的事業取得長足的進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人員大量增加。在艱苦的奮鬥中,彼得森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敬仰。可以說“特色戒指公司”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扶搖直上,不能不歸功於彼得森的發明創造。到目前為止,“特色戒指公司”的營業額雖然從未公布過,但從他在曼哈頓的製造廠每年支付4.5萬美元租金這一點上,可以看出,“特色戒指公司”的境況一定不差。
“在我的心目中,彼得森與耶穌一樣偉大。”彼得森的“特色戒指公司”雖然名氣在外。並且自己又有絕妙的手藝,但他那寬厚、謙和的品質簡直與人們印象中的生意人身份有天壤之別。也正是這種個人的優秀品質與修養,在他事業的發展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彼得森最可貴的品質是與人為善,不念舊惡。當初他在詹姆房間裏擺工作台時,因受嫉妒不得不搬出,在那群人中有個叫阿裏的技工曾當麵指責他搶了人家的生意,可以說在他被排擠走這件事上,阿裏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後來,詹姆和他的合夥人不歡而散,這個阿裏也就自己開了一個小珠寶店,但生意很不景氣,接著,雪上加霜地遇到盜竊,眼看就要支撐不下去了,即使這樣,阿裏還是不敢宣布倒閉,因為那樣一來,債主就會紛紛上門討債,店裏的東西廉價賣掉也不夠償清債務,他全家就要陷入絕境了。彼得森得知這一情況後,不但沒有幸災樂禍,反而主動找到阿裏,向他提供兩項援助:
將阿裏的珠寶店作為特色戒指公司的特約加工點;把由“內鎖法”製造出來的戒指交給阿裏出售,這比給阿裏一些錢更有效,不但挽救了小店,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而且使阿裏有了穩定的收入,為恢複發展創造了條件。凡是有在瀕臨絕境時得救複生經曆的人,都不會對阿裏那言過其實的感激之情表示吃驚,他說:“在我的心目中,彼得森與耶酥一樣偉大。”。
彼得森也很能容忍別人。當彼得森成了梅辛格的特約供應商後,名氣一下子大起來了,許多珠寶商聞風來看他的手藝。其中有一個叫布蘭克多的人對他的手藝備加讚賞,央求他做一些樣品,布蘭克的工廠在郊區,彼得森要費時往返,按照慣例,這種情況在計算工時時是要額外加薪的,誰知,一個星期後,樣品做完了,結賬時,彼得森並沒有因為特邀而向布蘭克多要工錢,但布蘭克卻很不明智地與彼得森討價還價。
當初,彼得森完全可以不應承,現在他也有很多理由來對布蘭克的這種不懂商業常識的無理要求提出異議,但是,他沒和布蘭克計較,給多少算多少。詹姆知道這件事後很氣憤,對彼得森的寬容大大不滿,斷言如果這樣在生意場上混,肯定賺不了大錢。然而他錯了,彼得森這種不斤斤計較的氣度引起很好的反應,這件事後,大量的買賣自動送上門了。
不僅如此,彼得森還具有自我檢討精神,得理能讓人。有一次,一個從紐渥克來的珠寶商請他加工一批首飾,條件事先都已談好,可是到了交貨時,那人卻雞蛋裏挑骨頭,硬說做工粗糙,想壓低工錢。彼得森對工價並不在意,但他不能容忍別人對他的手藝無端貶損,他堅持要那人承認手工是無懈可擊的,然後再說工錢,那人如果承認這一點,就等於承認了自己不講信用,違約欺人了,他當然不承認,以為彼得森不得不就範,隻要他拒收,貨就壓在彼得森手裏了,不料彼得森毫不讓步,寧肯承擔損失也要保護名譽,結果兩人爭執不下,在極不友好的氣氛下分手了。
麵對積壓的這批貨,彼得森很傷腦筋,賤賣要蝕本,否則占著資金。正在為難時,上帝伸出援救之手,來了一個外地客商,一眼就看中了這批貨,願意原價買下,這真是天賜良機,不成交還等什麼?誰知彼得森沒有立即成交,而是請那人等3天再聽消息。詹姆十分不解,彼得森說:貨是紐渥克那個珠寶商定做的,發生爭吵兩人都有責任,那人冷靜下來他定會自省過失,應該給他一次機會,所以打算再找他談一次。詹姆不以為然,認為彼得森心地太善良,遲早要被那些狡詐無情的商人們算計的。事實恰恰相反,當彼得森上門找到那個珠寶商說明來意時,對方非常感動,誠懇地向彼得森道歉,並承認去看貨的所謂外地客商就是自己派去的,因為吵翻以後感到懊悔,心裏著實佩服彼得森的手藝,又無顏再上門,兩人就這樣和解了。從此,那個珠寶商成了彼得森的常客,是僅次於梅辛格的主要批發商。
彼得森對職工的福利也很重視。這個學徒出身的老板,深知做人的辛苦和生活的艱辛。當公司稍具規模後,他就把工廠的照明設備更新,調整出最適合目光的光線,他認為不能為幾個錢損傷工人的視力,他也是首先在車間安裝冷氣設備的人。當然他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工人享受,更重要的是要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緒工作,在工廠的任何角落.都能聽到優美的樂曲,每隔50分鍾。工作人員可以到室外活動活動。這些措施使彼得森深受職工的擁戴。在幾乎所有企業都發生勞資糾紛的年代,“特色戒指公司”卻十分平靜,這正是彼得森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