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沒買啥東西,鈔票都去哪兒了?(1 / 2)

力哥說理財,簡單又好玩!假如你是第一次看力哥說理財,而你又承認自己的確還是個理財小白,需要從零開始學習的話,那力哥真心希望你能先回頭把前麵那8期幹貨看完,因為學理財應該是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的過程。

記賬到底圖個啥

此前幾期,力哥把金錢君、理財君、通脹君、複利君,這四位將伴隨我們一生的“理財四君子”請出了場。這期開始,力哥要玩真的了!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我知道通脹可怕,我也知道複利更牛X,可我現在口袋裏木有錢呢!我們老板像周扒皮一樣整天剝削我的廉價勞動力,我所有積蓄都在餘額寶裏,傾囊而出也不夠買塊滬牌鐵皮,你說我沒錢可怎麼理財?

照我說,辦法很簡單。理財說穿了就是4個字:

開源節流

。既然短時間內快速開源無望,就隻有先在節流上下功夫。所以沒錢理財的第一步就是節製消費。

節製消費的第一步,就是記賬

現在年輕人大多沒有記賬的習慣,賺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完全傻傻分不清楚。不過力哥上大學時,隔壁寢室有個高窮帥。我發現,他每次買完東西都會在一本小本子上認認真真記賬。比如說“西瓜,4.3元,食堂飯卡充值10元,網吧抄CS兩小時2.4元……”有一次我就問他,你每天這麼記賬累不累?你到底圖個啥?他很不屑地回了我一句:從小就一直記,習慣了……

我發現一般人都這樣,記賬是因為習慣了,不記下來難過,不記賬也是習慣了,想到記賬就頭大。其實我這位同學真沒必要記賬,他這本流水賬唯一的作用就是幾十年後,自己翻看舊賬本時徒生悲歎:原來我年輕時物價那麼便宜啊,哎,可惜沒聽力哥的話,趁早學理財,如今隻能老大徒傷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個人記賬的目的不是為了報流水賬,你又不是公司財務,要時刻提防著稅務局來查賬,沒必要每筆進出都記那麼仔細。一般隻有大額支出和收入要記下,比如婚禮上收了多少禮金一定要記清楚,這樣以後還份子錢的時候才心中有數,再比如裝修房子或者出去旅行前要做好消費預算,裝修過程中,每買一樣建材就記一筆,以防錢花著花著就無的放矢,無度濫用。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記賬的目的是為了找出你生活中的

“拿鐵因子”

鈔票都去哪兒了

“拿鐵因子”是由美國著名理財師、暢銷書作家大衛-巴赫提出的。他說有一對夫妻每天早上都要去咖啡店喝一杯滴滴香濃,意猶未盡的拿鐵咖啡,有一天巴赫就告訴他們,假如你們每天少喝兩杯拿鐵,30年能省下

70萬美元!

小夥伴們是不是驚呆了?如果你看過上期講複利的文章就一點不會吃驚。在複利作用下,幾美金一杯的拿鐵就會聚沙成塔彙,聚成70萬美元的巨款!

這個故事很有啟發,我們午後去星巴克點一杯咖啡,或者在路邊攤淘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小玩樣,或者嘴巴稍微有點幹就到全家買一瓶4、5塊錢的飲料,順便再買盒“你的益達”,外加一罐樂事薯片,結果嚼完口香糖吃完薯片嘴巴更幹,再去買瓶飲料解渴……

再比如地鐵下來走到家裏不過十幾分鍾路程,卻偏偏要揚手招出租;周末明明可以在家休息或者自己做飯吃,卻偏要和一群閨蜜跑去唱歌泡吧看電影,吃壽司牛蛙小龍蝦……這些生活中的非必要開銷就叫拿鐵因子。今天越來越多的白領成了真正的“白領”和“月光族”,症結就出在這!

很多人感覺自己這個月沒買什麼大件商品,怎麼錢就不知不覺花光了呢?套用王錚亮的話說:“鈔票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數數工資就花光了,淘寶請客,又一個月,滿腦子都是賬單沒錢還了,鈔票都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