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理財到底理神馬(2 / 2)

風險保障(保險)規劃

了。

再往後孩子慢慢長大了,自己也人到中年,混得有些人模人樣了,投資收入也越來越多了,那就要動腦經搞點

稅務規劃

。在合法前提下盡量幫你減少點不必要的稅收損失。咱屌絲錢少不覺得,人家土豪可在乎這塊呢!否則大S她婆婆幹嘛吧唧吧唧把自己的國籍和公司都遷到加勒比海小島上去呢?要知道,避不避稅,這收入可差了一大截啦!

再接著,要是實在受不了天朝這霧霾,就得考慮

移民規劃

。老子不和你玩了,老子飛躍太平洋,投奔美帝懷抱!

最後你折騰了大半輩子,總算熬到退休了。想要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那就得年輕時就未雨綢繆,提早開始

退休養老規劃

好啦,這一輩子折騰到最後,當你臨近人生終點時,就得想想:這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小沈陽說人這一輩子最大的悲劇是人死了,錢沒花完。那沒花完的錢該咋辦呢?那就得提前做好

遺產規劃

,省得大姨太、二姨太、三姨太為了爭遺產吵得不可開交。

你看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澳門賭王何鴻燊、還有香港那個郭晶晶公公他爹霍英東,包括什麼梅豔芳、陳逸飛、侯耀文身……身後不得安寧的明星多了去了。

80後,你的名字叫“悲催”

看到了吧,理財包含了這麼多東西,涵蓋了你這一生從搖籃到墳墓的各種生活需求!

而且人生不同階段的理財需求也不一樣。比如遺產規劃一般是老年期才需考慮的,保險規劃和教育規劃主要是家庭形成後才需要重點考慮的,職業規劃主要是工作後最初10年的事,而消費規劃、現金流規劃和投資規劃則貫穿你一生。

總的來說,

家庭形成期(買房結婚生孩子這段時間)和家庭成長期(孩子不斷發育直到成年前這段時間),是人一生中理財需求最多,家庭財務壓力最大的時期。而像力哥這樣的所謂“夾縫中的80後一代”,當下恰巧處在這一人生中最糾結、最悲催、最亞曆山大的時期(26-35歲)。

這時候,你需要的不是成功學導師,不是勵誌學樣板,更不是添加人工色素的心靈雞湯,

你最需要的像力哥這樣真正能幫你改變財富命運,讓你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的靠譜理財師!

從霸氣側漏到無遠弗屆

理財的內涵已如此霸氣側漏,理財的外延更是無遠弗屆。它包括以你的生活為中心的三層同心圓。

最核心的一層是你的個人生活半徑。包括你的興趣愛好、職場發展、創業機遇、社交旅行、身體健康等等。

第二層是你的家庭生活半徑。理財理不好,愛情飛掉了;理財理不好,婚姻破碎了;理財理不好,家庭木有了;理財理不好,兒子遲早要啃老,坑爹坑到你受不了!就像李天一那樣:我爸李雙江,我有衝鋒槍。你能拿我怎麼樣?這就牽涉到子女金錢觀、價值觀教育的問題了。

最外麵一層,那真叫一個高大上:比如責任、道德、慈善、公益、信仰……此處就不展開了。

現在你明白了吧,

理財真是一門無遠弗屆的大學問。你個人理財的邊界就是你生活的邊際線。

而作為一門學問,理財學的範圍甚至遠遠大過你的生活半徑。它的核心知識體係是經濟學,以及由經濟學發展而來的金融學,以及由金融學發展而來的投資學,而這幾門學科共同的基礎是數學。不過請放心,力哥不會講那些搞腦經的數學公式,最多也就是說說一七得七、二七四十八、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這些基本四則運算。

此外,理財學還牽涉到心理學、法學、會計學、哲學、曆史學甚至倫理學和宗教學。想要學好理財,這些知識多少都要懂那麼點。

比如說這些年很流行的行為金融學,就是把心理學尤其是行為科學的理論融入到金融學中,來指導投資決策。再如演化證券學,就是把生物進化論那套思考邏輯引入證券分析中,那可是對過去基本麵分析或技術分析理論的徹底顛覆啊!

看到了吧,

學理財就是要有這種混搭、穿越、雜交、跨界的精神,所以學理財才會變成一件很happy的事。

最後力哥有一段肺腑之言送給大家,有人說我現在忙著奮鬥賺錢呢,理財這檔子事等我發達了以後再說。在我看來,非常可惜。因為——

很多人在用幾乎全部的生命賺錢,卻沒有花哪怕一丁點時間,去規劃一個值得擁有的生命。而理財就是幫你規劃一個值得擁有的生命,並從財務上給予保證。

力哥理財物語:

許多人在用生命賺錢,卻沒有規劃一個值得擁有的生命

思考:

你現階段需要進行哪些理財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