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之後更難忘記 / 作者:胡繩梁
序言
心靈的距離有誰能說清?它多長?多短?可能近在咫尺,也或許遠在天邊。許多東西都需要用距離來衡量,可卻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去衡量距離。
世上最短的距離是什麼?朝夕相處的人嗎?卻做不到心有靈犀,做不到親密無間,前一分與你談天說地,聯絡感情,下一秒卻與別人勾勾搭搭,四處離間你和別人。世上最遠的距離是什麼?相隔兩地的人嗎?卻與你親密無間,相隔千裏卻心意相通,雖從沒有用過華麗詞藻對你大加讚賞,也很少對你噓寒問暖,但你總能從簡短的語言中感受到溫暖,感受到熟悉的氣息,那麼距離到底是什麼呢?
第一章 人生二題
第一節 生活淡淡的香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泰戈爾
在清閑的午後,執一顆安靜的心,讓目光略過手中書卷,淡遠而潤澤的墨痕溢出淡淡的香,好像是事先安排的,我與《飛鳥集》在特定的時間相逢,四目相遇的瞬間,萬物戛然而止。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於是,我掩卷深思。
常常在思考人生,總覺得太遠,太遠,任憑我怎樣的描繪,稚嫩的文字永遠不能將手中無價的單程車票詮釋的透徹。然而,當泰戈爾的這句話映入腦際時,我發現,生活,就是一段體味的過程。
就像閱讀,品味一段清新的文字,書中淡淡的喜怒哀樂與我們同在,我們在一盞孤燈的角落,幸福著,感動著,傷懷著,享受著品味帶來的快樂。
就像品茶,一杯清茗,滄桑的茶葉上下浮動,窗外的一群雁,耳邊的一聲蕭,無限的品味勾起我們無限的情懷。
有人說,人出生就意味著死亡,的確,宇宙茫茫,人隻是滄海一粟,人的生命之短暫,又豈在我們的預料之中?那麼,這一生一死的回歸,其中的歲月難道是空白嗎?既然生必將死,那麼我們為什麼生活呢?
生活,是一種品味。一隻狐狸,把自己餓瘦進入葡萄園,飽食之後,無奈洞口無法出去,又把自己餓瘦,這一進一出,看似可笑,然而,它畢竟品味了葡萄的甘甜,享受了生活。
生活,是一種品味。世界上有太多偉大的自然之物,那些勇者憑著信念一次次渴望征服它們,縱然成敗與否撼動不了整個世界,但對它們而言,品味了,“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生活,是一種品味。太多的人把畢生的精力獻給社會,當他們垂垂老矣之時,他們可以自豪地說:“我生活過了,我品味過了。”
握著手中這張單程車票,你我肩並肩坐在疾馳的列車上,不知道終點在哪裏,不知道何處是吾鄉?然而,品味生活淡淡的香,我們的旅程便不再寂寥。
也許我從前的路並未留下我的腳印,但我已走過……
第二節 瞬間創造永恒
(一)
瞬間,就像個奇跡。
太陽越出水平麵的一瞬,火紅火紅,人的心都要跟著跳動,追著它跑,好美!流星劃過天際的刹那,閉上眼睛,滿心都是虔誠的祝福,希望明天會更好,好美!
母親節那天,媽媽捧著一束夾著女兒得意的成績單的康乃馨,淚流滿麵時,我隻想世界在這一刻定格。
達芬奇好厲害,她讓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為永恒的美麗,我卻用心靈的照相機捕捉住了人間的美麗。
(二)
生命,是個奇跡,也像個瞬間。
有的人,他們讓瞬間成為了永恒,像葉欣,像王晶,像魯迅,像小平,像恩來,像桑蘭,像……他們讓山河為之驕傲,讓大地為之自豪,讓人民為之感動。
就如拿破倫說的那樣,“天才注定要像流星一樣燃燒自己,照亮所處的年代”。
踏著偉人的足跡,我多想也用青春和激情來詮釋生命的意義,讓瞬間創造出永恒。
(三)
愛情,始於心靈瞬間的撞擊。
於是,心口清泉丁冬。
平靜/含蓄/溫和成為愛之弦為之撥動的主題,細水長流……
“我知道的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收集點點滴滴的歡笑,等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老到哪兒也去不了,你依然把我當成你手心裏的寶……”
是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好美!
在兩顆心瞬間碰撞出火花,激出清泉相彙以後,又讓思念/理解/關心/包容/愛意注入,把愛情調成親情,一種更內斂而持久的愛。
幸福的瞬間成為了永恒的美麗。
第三節 不以物喜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一個盲人,一個聾人,一個耳聰目明的人了,來到鐵索橋頭,三個人一個接一個地抓住繩索淩空前行。盲人和聾人都過了橋,可是健全人卻跌下了橋,喪了命。盲人說:“我眼睛看不見,不知山高橋險,可以心平氣和地攀索。”聾人說:“我耳朵聽不見,不聞咆哮怒吼,恐懼相對減少很多。”健全人喪命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外界太多的幹擾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