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十八(1 / 1)

其十八

天津三月時,[一]千門桃與李。朝為斷腸花,[二]暮逐東流水。前水複(一作“非”)後水,古今相續流。新(一作“今”)人非舊人,年年橋上遊。雞鳴海色動,[三]謁帝羅公侯。月落西上陽(一作“上陽西”),[四]餘輝半城樓。[五]衣冠照雲日,朝下散皇州。[六]鞍馬如飛龍,[七]黃金絡馬頭。[八]行人皆辟(音辟)易,[九]誌氣橫嵩丘。[一○]入門上高堂,列鼎錯珍羞。[一一]香風引趙舞,[一二]清管隨齊謳。[一三]七十紫鴛鴦,雙雙戲庭幽。[一四]行樂爭晝夜,[一五]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一六]自古多愆尤。黃犬空歎息,[一七]綠珠成釁讎。[一八]何如鴟夷子,散發棹(一作“弄”)扁舟。[一九]

[一]《元和郡縣誌》:天津橋在河南縣北四裏,隋煬帝大業元年初造此橋,以駕洛水。用大船維舟,皆以鐵鎖鈎連之。南北夾路,對起四樓,其樓為日月表勝之象。然洛水溢,浮橋輒壤。唐貞觀十四年,更令舍石工累方石為腳。《爾雅》曰:鬥牛之間為天漢之津,故取名焉。

[二]劉庭芝詩:可憐楊柳傷心樹,可憐桃李斷陽花。

[三]楊齊賢曰:海色,曉色也。雞鳴之時,天色昧明,如海氣朦朧然。

[四]《舊膏書》:東都上陽宮,在宮城之西南隅,南臨洛水,西距榖水,東郎宮城,北連禁苑。宮內正門正殿皆東向,正門曰提象,正殿曰觀風。其內別毆亭觀九所,上陽之西,隔穀水,有西上陽宮。

虹橋跨穀,行幸往來,皆高宗龍朔後置。

[五]吳均詩:落月有餘輝。

[六]謝月兆詩:春色滿皇州。張銑注:皇州,帝都也。

[七]《晉書·食貨誌》:車如流水,馬若飛龍。

[八]古《雞鳴曲》:黃金絡馬頭;潁潁何煌煌。

[九]《漢書》:楊喜人馬俱驚,辟易數裏。顏師古注:辟易,謂開張而易其本處。

[一○]嵩丘,即嵩山也。又《藝文類聚》:俗說曰:傅亮北征,在黃河中,垂至洛,遙見嵩高山。於時同從客在坐,問傅曰:“潘安仁《懷舊賦》雲;前瞻太室,旁眺嵩高。嵩高、太室,故是一山,何以言旁眺?”亮曰:“有嵩丘山,去太室七十裏,此是寫書誤耳。”據此,則嵩丘別是一山矣。

[一一]《家語》:列鼎而食。

[一二]王融詩:香風流梵管。

[一三]何妥詩:清管調絲竹。《初學記》:梁元帝《纂要》曰:齊歌曰嫗,吳歌曰歈。

[一四]古《雞鳴曲》: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西京雜記》:茂陵富人袁廣漢,於北邙山下築園;養白鸚鵡、紫鴛鴦、犛牛、青兕,奇獸怪禽,委積其間。《爾雅翼》:溪鳥勅鳥,亦鴛鴦之類,其色多紫。李白詩所謂“七十紫鴛鴦,雙雙戲庭幽”,謂溪鳥勅鳥也。

[一五]《漢書》: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一六]《老子》: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也。

[一七]黃犬歎息,李斯事,詳見《擬恨賦》注。

[一八]《晉書》:石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豔,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時在金穀別館,方登涼台,臨清流,婦人侍側。使者以告,崇盡出其婢妾數十人以示之,皆蘊蘭麝,被羅穀,曰“在所擇。”使者曰:“君侯服禦,麗則麗矣,然本受命指索綠珠,不識執是?”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邇,願加三思。”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許。秀怒,乃勸趙王偷誅崇。崇正宴於樓上,介士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於官前。”因自投於樓下而死。崇母兄妻子,無少長皆被害。

[一九]《漢書》: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廼用範蠡、計然。十年,國富厚,賂戰士,遂報強吳,刷會稽之恥。範蠡乃乘扁舟,浮江湖,變姓名,適齊為鴟夷子皮。孟康曰:扁舟,特舟也。頓師古注:自號鴟夷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懷,與時弛張也。張華詩:散發重陰下,抱杖臨清渠。張銑注:散發,言不為冠所束也。

徐禎卿曰:“黃犬”句應前貴寵之言,“綠珠”句應前歌舞之言,“鴟夷”句應前功成身退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