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在東漢中後期,宦官專權,敗壞朝政,荼毒社會,百姓怨聲載道。
有一個魂穿成漢室宗親的穿越者,曆時十數年籠絡義士,積攢名望,賺取民心,而後舉起“奉靖難”與“清君側誅奸宦”的旗幟,力挽狂瀾,再興帝國,是為漢聖祖。
漢聖祖以法律的形式對各級官員的任期、退休年齡做了明確規定,他本人以身作則,在年滿六十五周歲後傳位給了太子。
漢聖祖在位三十一年,勵精圖治,西滅安息、貴霜兩大帝國,南征中南半島、竺諸國,北平大漠,東征倭島,使漢帝國的版圖擴大了五六倍,人口從原來的五千多萬,增加到了一個多億。
自漢聖祖開始,軍政分離,文臣與武將並重!
中央朝廷之中太尉掌軍機、丞相掌行政、禦史大夫掌司法檢察,另外設立非官方機構諫議台,掌管監政廉政。
地方上武署(軍)、政府(政)、法院(法)三者之間獨立辦公運行,卻又統一受地方行政長官與上級直屬機構雙重領導,不僅責權清晰,更能確保政令運轉的效率。
此外,漢聖祖還成立科研院與各種研發組,招募下能人異士發明創造。
於是,自聖祖執政往後二百多年間,蒸汽機、蒸汽船、蒸汽四輪車、蒸汽火車、燧發槍、電燈、電話等科技產物提前出現在了曆史上。
經過聖祖皇帝及其後世子孫十二代人四百多年的努力,漢帝國在統的疆域逐漸超過了七千萬平方公裏,近乎統治著全世界一半的陸地,人口也慢慢突破了四十億大關,成為了威震寰宇全球第一的日不落帝國!
眼看自漢聖祖之後的第十一次盛世即將來臨,已經在位四十八年,年過六旬的漢玄帝卻為國事操勞過度猝死,因其用人不明而引發的北疆封君叛亂仍未平息,已逐漸演變成北疆諸侯割據混戰之勢。
雖然漢玄帝駕崩之前未立太子,但他卻依照漢聖祖製定的皇儲培養法冊立了四位儲君,不得不他這個在許多老百姓心中的大昏君也有清醒的時候。
當是時,有兩位儲君身在帝都,分別是十六歲的十一皇子和三十歲的四皇子,至於另外兩位儲君二皇子、九皇子遠在海外。
按照漢聖祖製定的特殊情況皇位繼承法,假如皇帝意外駕崩,若無太子,則由儲君之中皇位繼承序列排位最前者,即最年長者繼位。
在皆為嫡出的四位儲君之中,年齡最大的二皇子才是漢玄帝駕崩後唯一合法的皇位繼承人。
漢玄帝的皇後病死之後,並沒有冊立新的皇後。
他駕崩之時,深受寵愛的蕭貴妃剛年過半百,正所謂“五十坐地能吸土”,這位姓蕭的貴妃竟然生出了做漢初呂太後的心思!
她對玄帝之死秘而不宣,並假傳聖旨禁閉宮門,當夜便誆騙四皇子入宮將其害死,又命人偽造了海外兩位儲君放棄競選皇位的自願書,以及玄帝命她攝政三年穩定下局勢、平定北疆封君割據叛亂的遺詔。
蕭貴妃通過種種見不得人的手段,終於在三後將十一皇子扶上帝位,她本人如願以償晉位為太妃,臨朝稱製,史稱蕭太妃。
但朝中不服蕭氏外戚作威作福的大臣仍有許多,以吏部尚書為首的朝臣暗中迎回海外的漢玄帝第二子劉堅,後劉堅又聯合宮內禁軍之中的暗子,在蕭太妃臨朝稱製的第五十七夜裏,以“聖祖所立憲章規定後宮不得幹政”為由發動政變。
因為該政變發生在丙午年,故史稱“丙午政變”。
政變當夜,十六歲的少年皇帝和禁軍大統領皆中槍而亡,詭異的是武藝高強的劉堅竟被武藝稀鬆平常的蕭太妃所俘虜,雙方不得不為了穩定局勢而做出各種讓步與妥協——蕭太妃支持劉堅繼位,但她必須晉位為太後。
於是,次日朝廷對外宣稱少年皇帝身染惡疾臥床不起,為了漢室江山的穩定,特禪位於海外歸來的玄帝二子劉堅。
劉堅繼位後,以蕭太妃輔政有功,特尊其為太後,允許其繼續臨朝稱製。
三個月後,劉堅為漢玄帝守孝期滿,又恰逢丁未年正月初八,便改年號為太平,自此以後他在民間被尊稱為太平帝。
太平元年五月,漢玄帝第九子劉毅奉太平帝密詔從海外秘密歸來。
太平元年九月九日,重陽節皇室家宴上,太平帝聯合劉毅等一眾心腹秘密發動“丁未政變”,蕭太後被擒殺,在場蕭氏外戚以謀逆罪被誅殺,太平帝身中流矢,傷到了心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