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驅除潛意識中的心理障礙(1 / 2)

我們每個人的不同行為,都會產生不同氣場的第六感,這種第六感傳播出去,會給人以相應的力量。比如說一個敵視你的人,他所散發出的氣場,讓你感受到的是攻擊,你很自然就會產生防禦的第六感;除了防禦,在氣場上你也與他相對立了,甚至會互相攻擊了。

我們概括一下對人際關係非常不利的幾種狀態,讀者不妨自我比對一下,如果你經常處在下麵的狀態中,說明你常常會給人以非常不好的第六感,長此以往,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定會離你遠去。

一、自卑

我們前麵已經強調了培養自信的第六感的重要性,自卑是一種與自信截然相對的、非常負麵的情緒狀態。

自卑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負麵心態,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或經常或偶爾地泛濫一下,自卑心理會讓我們在某一時刻強烈地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無法勝任某項工作,隻不過活動的時間段不同。在西方,很早就有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兒童時期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取得成績,深得老師、家長及同學的認可,他們便會大大地增強自信心、求知欲,其內心也自然會獲得一種快樂和滿足,繼而養成一種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影響他們的一生。相反,如果他們的學習成績、課外活動都不能取得被大家認可的成績,他們就會產生一種受挫感和自卑感。自卑的氣場,讓他們散發出負麵的第六感,他的同學自然也不會願意跟他交往。這樣,他可能就會更加自卑。個體自卑感的形成,其實主要是社會環境長期影響的結果,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是環境影響的結果。

自卑的淺層感受,是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在別人麵前抬不起頭來,不敢表現自己;而深層的自卑感則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否定自己,對於自己能做什麼,始終沒有一個客觀和正常的判斷,總是習慣於貶低自己。不管是深層淺層的自卑感,都會散發出消沉的第六感,這種感覺可以說是人際關係的殺手,它會無聲無息地將本來可以存在的交際,扼殺在黑暗之中。

二、自負

有人說自負是高度自信的表現,其實不然。自信是基於客觀的一種自我判斷,既認可自己的能力,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且相信自己能夠不斷克服自己的不足,完善自我。自負則是一種非理性的“自信”,他們的自高自大,是基於一種自我想當然的基礎,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自負的人往往心胸狹窄,他們隻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內心的感受,他們會在人際交往中常常表現出目中無人。在與同伴相聚時,他們很沒有素養,自私自利,因為他們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發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地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態度,好像整個世界都是他的,而他則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自負心理嚴重的人,會讓他的潛意識無法客觀麵對外麵的世界。另外,在對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上,他會過高地估計彼此的親密度,想當然地覺得大家都是他最好的朋友,都對他特別重視與尊重,都特別願意親近他。過分的自負,還會讓他講一些不該講的話。這種人所散播的絕不是利於人際關係的感覺,過分自負的人,其最後結果必然是落得一個孤家寡人的下場。當然,如果他們能夠及時改正,相信自然會有朋友回到他身邊的。

三、嫉妒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的事業,便盡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抑他人的偉大使之與他人相齊。

西方心理學研究認為,嫉妒心理是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存在的一種類本能的心理狀態,嫉妒是對與自己有聯係的而且強過自己的人的一種不服、不悅、失落、仇視,甚至帶有某種破壞性的危險情感,嫉妒是通過把自己與他人進行對比,而產生的一種消極的心態。

不得不承認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有這種心理,尤其當我們看到與自己有某種聯係的人取得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成績時,便會產生一種嫉恨的心理,我不如他,但我恨他,看見他就討厭——這就是時下網上熱詞“羨慕嫉妒恨”的現實表現。這種心理發展到了極點,當對方陷入災難時,就會隔岸觀火,幸災樂禍;更有甚者,還會借助造謠、中傷、刁難、“穿小鞋”等手段貶低他人,以此安慰自己。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與自己較為親近的朋友,往往都先忽視對方的成就高低,有意或無意地避開比較雙方的薪酬、地位高低,這樣做,實際上是避免給自己以嫉妒的機會。嫉妒總是發生在跟自己有關係或相近的人身上,一個“窮二代”會嫉妒交上好運的另一個“窮二代”,而較少會嫉妒一個天生的“富二代”。嫉妒的終極表現是恨,有恨自然無法建立良好的關係。所以,嫉妒心重且不能克服收斂的人,必定得不到好的人際關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