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滿家庭是事業成功的基石(1 / 1)

許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成家之後,對家庭以及家庭和工作之間的關係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很多的年輕人把家庭和事業看成了一對天敵,認為兩者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隻有犧牲家庭的利益才能夠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發展。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頻繁地過家門而不入,並且把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當成了有誌向的表現。這樣以來,就會讓自己和家人的接觸越來越少,對家庭的關心也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親情的冷漠,家庭內部的不和諧,最終也會影響到自己的事業和前途。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因為,隻有走到家裏,才能夠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和愛的力量。當你感到有些疲倦的時候,家就是最好的休息場所;當你取得成功的時候,家人會第一個為你送上真誠的祝福和由衷的讚揚;家庭,是你奮鬥的不竭動力,也是你奮鬥的重要理由。如果你對家庭采取冷淡和漠視的態度的話,成功就會失去依據,即使僥幸有所成就,也會因為無人分享而感到索然寡味。

威廉·詹姆斯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1907年,他辭去了哈佛大學的教職,開始了他的歐洲之旅。他來到歐洲的每一個地方,都受到了當地人民親切而熱烈的招待。每一個城市在他到來之時,都會有掌聲和歡呼聲。但是,威廉並沒有體會到其中的喜悅,反而加重了異鄉遊子的孤獨和寂寞。三年之後,威廉再也承受不了沒有家人的生活,終於踏上了返鄉的輪船。這時候的威廉,已經疲憊到了極點,生命也走到了盡頭。當輪船快要到達家鄉港口的時候,他一下子癱倒在了座椅上,閉上了眼睛,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在臨終前,他吃力地說了一句話“回家多好”。船上的人們聽了之後,都流下了淚水。

一個人就像一隻在天空中飛舞的風箏,而家就像是風箏的線,線斷了,風箏就再也沒有了飛翔的權利。家庭是任何一個人永遠丟不掉的根,沒有了家庭,在茫茫人海中無論取得多麼大的成就,都會變得毫無意義可言。

重視家庭和親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因為,他們知道,隻有“齊家”才能夠“治國平天下”。家庭的和睦、美滿和幸福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如果失去了這個基礎,任何雄心壯誌,都會因為失去強大的動力而夭折。

有一位成功人士這樣說道:“現在社會競爭非常激烈,要想得到一番事業,首先就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支持。”他解釋說:“事業失敗了,你最多失去了一些金錢,還可以從頭再來。隻要是有心,60歲創業都不晚,但是經營家庭失敗了,卻會傷筋動骨,讓你的工作生活全變成一盤散沙。”在現實社會中,一個成功的人可能是一個忘我的人,但絕不是一個忘家的人,無論什麼時候,他們的心裏總是想著家庭,想著父母妻兒。

意大利車手費斯切拉是個徹底的“顧家男人”。每次比賽前,他隻有聽到妻子魯娜的聲音才能消除一切緊張。本賽季F1賽車澳大利亞站結束後,第二次取得個人分戰賽冠軍的他沒有參加車隊的慶祝酒會,而是立即趕回千裏之外的意大利羅馬,看望生病的兒子。他因此耽誤了到馬來西亞適應場地,但他並不後悔:“隻有看到兒子度過危險期,我才能身心狀態極佳地投入到比賽當中。”

家,總是令我們魂牽夢縈。如果沒有家,人們便失去了可以支撐的根基。如果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愛撫、照顧和關心,那麼能擁有的東西真的是少得可憐。

我們經常接觸到“春運”這個詞。每當春節到來的時候,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就會出現長長的隊伍,排隊的人從售票大廳一直接到外麵的廣場上,許多人為了能夠買到一張返鄉的票而不惜排幾天的隊。在這個時候,很少人關心過車票是站票還是座票,飛機是頭等艙還是經濟艙,也不再考慮排隊是否會耽誤掙錢,對於他們來說,隻要是能夠踏上返鄉的列車就感到十分滿意了。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事業和金錢是重要的,但是它們遠遠比不上家庭重要。

家庭是每個人實現生命信仰的大本營,是為事業奮鬥拚搏永遠的加油站。無論我們擁有什麼樣的夢想和追求,都不能忽視家庭的作用。如果家庭和諧,就能一帆風順,如果“後院”起火,就會讓自己變得傷痕累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想在人生中有所成就,就應該從重視家庭做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