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對說話這樣評價:“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德國詩人海涅也曾經說過:“言語之力,大到可以從墳墓喚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變成巨人,把巨人徹底打垮。”說話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是怎麼說、如何說卻是一個深奧的學問。比如表達同樣的一個意思,不同的說話方式,獲得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一句話說得好,可以讓人喜上眉梢;一句話說得不好,可以讓人怒火中燒。一句話可能化友為敵,引發一場爭論;一句話也可以化敵為友,冰釋前嫌。可見,在現代交際中,是否能說,是否會說,影響著一個人在交際場合的是非,在事業領域的成敗。

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伊索曾經是別人的奴隸。有一次,主人在家舉行宴會,命令他準備一桌最好的酒菜來招待客人。等到開宴的時候,客人們發現這些菜肴全是各種動物的舌頭,主人感到十分不解,就問他倒地是怎麼回事。伊索從容地回答說:“舌頭是引領各種學問的關鍵,不是最好的菜嗎?”第二天,主人又準備舉辦一次宴會,就告訴伊索準備一份最壞的菜肴。第二天,伊索又把各種動物的舌頭端上了餐桌,主人感到十分生氣,怒氣衝衝地問他是不是別有用心,伊索解釋說:“世上所有的壞事都是由搬弄是非的舌頭引起的,難道舌頭不是最壞的菜肴嗎?”

其實,舌頭並沒有好壞之分,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說話是好還是壞。在這個世界上,說話是最難的。看似十分簡單的嘴巴張閉的動作,聽來十分平常的聲音,卻關係到了一個人的前程、命運。說話是一門藝術,運用得好,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運用不好,說不定還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不重視口才的作用,在說話的時候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說話不考慮後果,或許他的本身並沒有存在什麼惡意,但是讓別人聽了之後卻感到非常不舒服,覺得他所說的哪些話是惡意的詛咒,別有用心的諷刺,從而主動地和他拉開距離,劃清界限,甚至還對他的為人深惡痛絕。

有一個剃頭師傅的家裏失竊了。第二天早晨,一位顧客來理發,看到剔透師傅滿臉愁雲,就問他出了什麼事。剔透師傅長歎一聲,說道:“我辛辛苦苦攢下的積蓄昨天晚上被小偷給偷走了,實在是太倒黴了。唉!這一年真實白忙活了,想一想,權當是給小偷剃了一年的頭吧。”顧客聽了之後,感到十分不舒服,怒氣衝衝地起身就走了。

這個剃頭師傅說話不經過大腦,盡管心裏沒有什麼惡意,但是顧客聽了卻覺得人格受到了侮辱,以後就再也不會上門。這位剃頭師傅無心的一句話,卻砸了自己的飯碗。這樣的事或許隻是一個笑話,但是在生活之中類似的事情卻是屢見不鮮。

會說話的人開起口來哪怕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聽者也不會感到厭倦;即使是隻言片語,在聽著心裏卻如同一曲美妙的樂章,回味不已。而不會說話的人哪怕說出一個字來也會讓別人感到憤怒和厭惡。生活中常有生死榮辱係於一言之說,這話一點也不誇張。

劉麗是一家大企業的辦公室文員。她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言辭表達。當別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見時,她說出來的話總是很直接,這些直白的話總是直指別人痛處,揭人傷疤。有一次,一個同事傳了一件新衣服來上班,別人都在你那裏誇獎這件衣服“漂亮”、“合身”、“有品位”,讓那位同事聽了之後很舒服。可是當別人問劉麗的感覺如何時,她卻大刺刺地說:“說實話,我覺得你這件衣服漂亮是漂亮,但是並不適合你。你穿上它,好比是給水桶包上了一塊美麗的布,因為你的身材實在是太胖了,而且你的年齡又大,根本就不適合穿這樣豔麗的衣服,那樣隻會讓別人覺得你是在裝嫩!”

此話一出,原本興致勃勃的同事的臉上馬上就掛不住了,而周圍誇獎衣服的人好像做了見不得人的事一樣感到十分尷尬。因為,劉麗說的話就是大家都不願說的得罪人的“實在話”。劉麗雖然知道自己說的話讓別人討厭,但是這個毛病卻一直改不了,每次都直衝衝地說一些讓別人無法忍受的“實在話”。久而久之,她就被同事送上了一個“烏鴉嘴”的“雅號”,每個人見了她都躲得遠遠的,有什麼社交活動也不願意邀請她參加。她無可奈何地成為了辦公室的“被遺忘的人”。

生活中許多不愉快的事情,都是因為不懂得說話引起的。如果在說話的時候不懂得表達技巧,就會很容易得罪人。隻有正確地把握了說話的藝術,才能夠不讓自己四麵樹敵,也讓自己獲得一個好的人緣。

俗話說“刀隻有一刃,而舌卻有千刃”,不懂得說話的方式和技巧,就會傷害很多人的內心。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想在工作上得到進步和發展,在生活中得到別人的承認,就必須掌握好說話的分寸和方法技巧。隻有會說話,才能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一個順利的客觀環境,做起事來,也會事半功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