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是一種做人的藝術(1 / 1)

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剛剛步入社會,難免擁有一些理想主義色彩,胸懷遠大抱負,激情迸發,滿腔熱血,立誌要做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但是現實世界卻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而是充滿了坎坷和荊棘,如果不懂得收斂鋒芒,依然高調地昂起那顆頭顱,結果往往會被碰得頭破血流、傷痕累累。

西漢時期有一個人名叫楊惲。為人十分耿直,做官的時候廉潔奉公,愛民如子,深受老百姓的愛戴。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得到皇帝的重用才對。但是朝廷有一些用心險惡的小人十分嫉妒他的聲望,就在皇帝的麵前說他的壞話。他們說:“楊惲做官清廉並不是為了朝廷,也不是沽名釣譽,而是為了籠絡人心,以便將來圖謀不軌。”皇帝對這些話深信不疑,於是就下詔將楊惲貶為庶人。楊惲本來就是閑雲野鶴之人,閑散慣了,當詔書下達的時候也就沒有表現出多少的不滿來,反而覺得一陣輕鬆,就歡快地回到了家裏。

楊惲回到家裏之後,就沒有了顧忌。以前做官的時候不方便添置家產,現在無官一身輕,求田問舍就和廉政沒有關係了,於是他就把終身的積蓄用在了建房置地上。每天在自己的莊園裏忙忙碌碌,享受平凡人的生活。一位朋友對他的做法感到十分憂慮,認為他這樣做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災難。於是就給他寫了一封信勸慰道:“大臣被免去官職之後就應該關起門來,誠惶誠恐地裝出可憐兮兮的樣子,以免別人的栽贓陷害。而像你這樣大肆張揚置辦家產,廣泛交友,就會讓人覺得你對皇帝的命令心存不滿。如果讓小人抓住了把柄,就又要給你添加罪名了。”

楊惲看到之後大不以為然,他給朋友回信說:“我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官職了,成了一個地道的田舍翁。一個鄉下泥腿子雖然沒有什麼快樂,但是在過年的時候吃吃肉、喝喝酒、唱唱歌,總不算什麼錯吧?”

朝中有人看到楊惲依然過著十分快樂的生活,心理就十分不舒服,欲除之而後快,他們就又在皇帝麵前搖唇鼓舌,搬弄是非,說:“楊惲被罷官後不僅不知道悔改,卻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這不是和陛下唱對台戲麼?前些日子,京城出現了日食,據太史令說,那是因為楊惲引起的。”皇帝聽了之後,不問青紅皂白,就下令將楊惲抓了起來,處以腰斬的酷刑,又把他的家人們流放到酒泉。

楊惲被罷官之後應該聽從朋友的勸告,夾起尾巴做人,裝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這樣他的敵人就會覺得他再也不會有什麼作為了,從而忽視了他的存在。但是楊惲卻不懂得收斂,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不僅置家產還頻繁地搞活動,讓政敵們看到之後覺得他是在為複出作準備,於是就先下手為強,把他給害死了。

古人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眾,眾必非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一個人如果鋒芒畢露的話,那麼等待他的絕對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別人的敵視和刁難,弄不好,還會有生命之憂。

三國時期的蜀國大將關羽,有著萬夫不當之勇。華雄、顏良、文醜等有名的戰將都成為了他的刀下之鬼。在曹營中,為了前往劉備的駐地,過五關斬六將,所向披靡,使人聞風喪膽。別人形容他說:“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故而,他也就有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毛病,覺得自己是天下無敵。後來劉備成為漢中王,封關、張、趙、馬、黃為“五虎上將”,關羽居首。但是他聽說黃忠竟然也在五虎上將之列,就覺得丟了自己的麵子,氣衝衝地說:“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好在,黃忠性格溫厚,沒有和他一般見識。

後來,關羽負責駐守荊州,與孫權成為鄰居。孫權為了改善雙方的關係,就派諸葛瑾前去提親,想讓孫權的兒子和關羽的女兒成為夫妻。這樣就可以“結兩家之好”,“並力破曹”,鞏固吳蜀的政治聯盟。誰知道關羽素來瞧不起孫權,聽到諸葛瑾的話,竟然大怒,罵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這下倒好,本來可以親上加親的事,現在成了反目成仇。孫權聽說之後,氣得牙根癢癢,決定除掉這個目中無人的家夥。沒多久,就派呂蒙攻下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身首異處。這一切的惡果都是他自高自大的毛病造成的。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年輕人不懂得低調處世的道理。他們的骨子裏就對低調處世有些看不起。他們固執地認為低調是自取其辱、降低尊嚴、放棄生活原則的事情。這種幼稚的想法隻能讓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敗得更慘。如果不懂得改變,那麼就會為自己釀下苦果,後悔莫及。為了在生活中少吃一些苦頭,少受到一些非難,年輕的朋友們應該學會低調處世的方式。低調不僅是一個人的修養,更是智者的生存方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