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布滿荊棘,充滿坎坷。在坎坷和困難麵前,我們有兩個選擇,要麼選擇放棄,要麼選擇迎難而上。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沒有經曆過太多的人生風雨,有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在困難來臨的時候就會迷失方向,認為“此路不通”從而給自己尋找退卻的理由和借口。這種想法和作為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選擇走向成功的道路不同,但是任何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都沒有捷徑,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一項成功,都是依賴於堅持的力量才能得到。

日本名將德川家康曾經說過一句話:“人生必須背負重擔,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那個走得最遠的人。”當困難和挫折來臨的時候,年輕的朋友們不要被這些暫時的困難所嚇倒,也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在這個時候,要樹立起一個堅強的信念,相信通過堅持的力量,就一定能夠達到夢想的彼岸。

曼德拉是南非的第一任黑人總統。他出身與南非騰希人一個王族家庭裏。他的父親是騰希部落酋長的首席顧問。按照這個部落的傳統,曼德拉將成為酋長的接班人。他的父親和騰希部落的酋長都對他寄予了厚望。但是曼德拉卻並不願意這樣做,他的理想是改變南非種族不平等的現象,為黑人的解放事業而奮鬥。

曼德拉在約翰內斯堡的那段日子,看到了白人和黑人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白人生活在繁華的城市裏,過著鶯歌燕舞燈紅酒綠的生活。而作為土著人的黑人,卻被遠遠地趕到了郊區的貧民窟生活。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饑餓和疾病無時不在困擾著這些生命。非但如此,他們在經常受到警察的搜查和勒索,過著奴隸一樣的生活。曼德拉不能容忍這種不公平的現象,發誓要改變它。

在他22歲那年,曼德毅然放棄了酋長繼承人的位子,離開了騰希部落。他不願意做統治者,而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個不公平的世界,讓黑人和白人一樣享受自由和陽光。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做了一名律師。但是當時南非的法律卻是明顯地偏袒白人的,曼德拉無法從法律的層麵上去為黑人們爭取正當的權益。麵對這種困難,曼德拉毫不氣餒,就參加了“青年聯盟”組織,公開反對白人。1952年,曼德拉因領導種族隔離製度而被白人政府拘捕。獲釋之後,他的族人勸他放棄和白人政府的對抗,但是他並沒有答應,繼續堅持鬥爭,盡管後來多次被捕,他卻絲毫沒有動搖。1962年,白人政府以“叛國罪”將他逮捕,判為終生監禁。麵對監禁,曼德拉毫不在意,他說:“在監獄中受煎熬與監獄外相比算不了什麼。我們的人民正在監獄外受難,但是光受難還不夠,我們必須鬥爭。”在監獄中,他沒有退縮,也沒有妥協,而是繼續堅持鬥爭。為了瓦解他的鬥誌,白人政府告訴他,隻要是他答應放棄鬥爭就給他自由。但是,曼德拉卻不願意為了自身的自由而放棄心中的夢想,他拒絕了白人政府開出的條件,他說:“我的自由是和南非人的自由在一起的。”

曼德拉在南非白人政府的監獄裏被關押了28年,但是他對理想的追求卻矢誌不移。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終於成為了南非的第一任黑人總統,受到了南非以及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愛戴。

意誌堅強的曼德拉,在黑人受到歧視的社會背景下為了黑人的解放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經過幾十年的艱苦鬥爭,終於讓南非當局向黑人妥協,承認了他們的合法地位。曼德拉為黑人的解放和自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這種不妥協不放棄的精神也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清代著名的畫家鄭板橋說他是“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他之所以能夠在文化藝術相當繁榮的揚州取得重要的位置,是和他幾十年的堅持努力分不開的。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羨慕那些一些成名人。其實,他們的成功絕非是依賴於上天的垂青,而是經過了長期堅持的結果。“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我們應該知道,一帆風順和心想事成的字眼,隻不過是人類的美好願望罷了。在現實中是不會存在的,我們應該做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做長期奮鬥的準備,腳踏實地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通過不懈的努力去獲取成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