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精彩來自於目標的精彩(1 / 1)

如果我們要想擁有一個美麗的人生,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為自己確立一個精彩的目標。古往今來許多的偉人之所以能夠取得非凡的成就,是因為他們都為自己確立了一個偉大的目標。諸葛亮在給子侄們的一封家書中說過:“夫誌當存高遠”,“若誌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意思就是說,人應該有一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如果意誌不堅定,心胸不開闊,整天為身邊的生活小事而忙忙碌碌,處理事情上經常受到個人的感情支配,率性而為,長期生活在庸俗的氣氛之中,那麼,就會成為一個平庸的人。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蘇軾曾經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明代學者王陽明說:“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誌向,就是人們立下的奮鬥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而下的決心。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人生和事業上還處於一張白紙的階段,要想在這張白紙上描繪出最美麗的人生圖畫,首先就要為自己確立一個目標。隻有有了遠大的目標,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才能迅速發展個人的才能。人與人之間之所以存在著偉大和渺小的區分,是因為每個人的追求不同。那些輝煌的成就和豐功偉績,隻是偉大目標的專利,而不可能為碌碌無為和胸無大誌的人所擁有。

在唐朝初年的時候,有一匹白馬和一頭驢子,它們從小到大一直在一起生活和工作。後來,白馬被唐僧看中,和他一起去了西天取經,而驢子則被留在了家裏,眼睛被黑布蒙著,每天在磨坊裏圍著石磨轉圈。十幾年後,白馬從西天回來,向驢子講述了取經路上經曆的種種事情,介紹了一路上的異域風光。驢子停了之後,對白馬取得的成就和豐富的經曆十分羨慕,感慨自己這十幾年來的碌碌無為。白馬對驢子說,其實這十幾年來我們走過的路程是相同的,都是十萬八千裏,不同的是你一直在原地打轉而我卻能夠朝著目標一直向前走。

不同的人,他們的生命長度大致是相同的,大部分的人都擁有著幾十年的時間。但是,有的人成為了社會精英,受到萬眾矚目,有的人卻和野草一樣,默默無聞,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就在於目標的差異。如果一個人沒有清晰的奮鬥目標,那麼他也隻能停留在對別人羨慕和敬仰的位置上,他自身的生活狀況永遠不會得到改變。

在生活中,有一些年輕人並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卻把這些想法當成不現實的幻想,覺得自己沒有良好的家庭出身,沒有充足的金錢,沒有適合的機會,缺少一個可以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因此就放棄了對夢想的追求。其實,這些隻是性格軟弱的人給自己的一個借口而已,他們所做的一切,隻是在逃避罷了。一個擁有偉大目標的人是絕不會在乎一些先天缺陷、後天限製之類的話題的,而是選擇堅強地走下去,不達目標誓不罷休。

謝坤山在台灣是一名具有傳奇色彩的畫家。16歲那年,他因觸高壓電而失去了雙臂和一條腿,後來又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一隻眼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極端不幸的人,卻成了全台灣家喻戶曉的快樂明星。他的故事被拍成了電視劇,美國《讀者文摘》雜誌也用十幾種語言向全世界的人們介紹他的事跡和經曆。

身殘誌堅的謝坤山說:“我無權輕生,也不想放棄自己的人生目標。”身體的殘缺並沒有成為他悲觀墮落的理由,在苦難中,他艱難而又堅決地站立了起來,學會了用一隻腳來洗臉刷牙洗澡。當一個窮人的孩子成為重度殘疾的時候,擺在眼前的似乎隻有一條乞討的路可走。鄰居們勸他到夜市或者廟前去做乞丐,然而謝坤山卻說:“我的四肢已經失去了其三,如果連做人的尊嚴也失去了,那麼活著還會有什麼意義?”

謝坤山小時候就對畫畫有著很大的興趣,他的理想是做一名畫家。雖然現在殘廢了,但是他不想放棄。沒有了雙手,他就用嘴巴含著畫筆來畫畫。他的嘴巴被鉛筆戳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血泡,經常出現口腔潰瘍,然而,他的努力終於換來了豐厚的回報,台北市最好的中學破格錄取了他。1994年,他創作的《金池塘》以8萬元新台幣賣出;他的作品先後六次入選大型畫展,1997年榮獲國際特殊才藝協會視覺藝術獎。

流沙河的《理想》詩是這樣說的:“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目標是人的思想意識中最重要的東西,它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引導和動力保障作用。因此,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想讓自己的人生活出精彩來,一定要給自己確立一個目標,並為之進行不懈努力和奮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