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青春,學會管理時間(1 / 1)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處在生命中最美好的時間階段,有著大把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應該好好把握和珍惜。但是有很多的人卻抱著及時行樂的態度來虐待自己的青春,把大量的時間都浪費在了毫無意義的吃喝玩樂當中,絲毫意識不到正在悄然流逝的時間,從而讓自己的人生也定格在碌碌無為之中。

唐朝詩人杜秋娘在《金縷衣》一詩中說道:“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在人的一生當中,時間是最公平也是最無情的,每個人都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眼下的青春,正確地管理自己的時間,以免“老大徒傷悲”。

巴爾紮克是法國著名的作家,他一生當中創作了幾百部著名的文學作品。他為什麼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下他一天的普通生活吧:

午夜12點的時候,巴爾紮克就準時從夢中醒來。他點上蠟燭,匆匆洗完臉,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坐在寫字台前,把筆、紙和墨水放在適當的位置上,這樣就避免了在寫作的時候會被打斷思路。之後,他又把一個寫著章節提綱的筆記本放在寫字台的左上角,同時又把那些為數不多的幾本書整理一下,放在書架上。

巴爾紮克開始了他的寫作。寂靜的深夜,整個房間裏隻有他奮筆疾書時發出的“沙沙”聲。精神高度集中的巴爾紮克很少停頓,有時候手指累得發麻,太陽穴激動地跳動,他也不舍得休息一下。實在熬不住了,就泡上一杯濃咖啡來提神,之後又繼續寫下去。

到了早晨8點,巴爾紮克草草吃完簡單的早餐,洗完一個澡後,就忙著去處理日常事務。印刷所派人來取他剛寫完的稿子,同時又把前幾天的稿樣送來,巴爾紮克接過來之後就趕緊對稿樣進行修改。他在稿樣的空白之處填滿了密密的字跡,又在稿子的反麵繼續寫,等到反麵也寫完了就再加上一張白紙,一直修改到他滿意為止。

巴爾紮克修改稿樣的工作一直進行到中午12點。到了下午,他就把時間用來摘記備忘錄和寫信,通過書信的形式和朋友們探討文學和藝術上的問題。

吃罷晚飯,他開始了對一天的工作做出總結。作完總結之後,又開始了對第二天所寫的內容進行細致的推敲和安排。等忙完這些工作之後,已是晚上八點了,他才放下手中的工作,按時睡下了。

對於巴爾紮克來說,這隻是普通的一天,也是他擠時間寫作生活的一個縮影。

巴爾紮克被稱為歐洲文壇巨匠,是和他十分珍惜生前的每一分鍾是分不開的,他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也是他合理利用時間的結果。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尤其要注意這一點,不要以為自己還年輕,就可去揮霍和浪費生命。我們應該知道,世界上能夠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懂得珍惜時間的人。

經常聽到有些人在說:“噢,還有幾分鍾就就要吃飯了,什麼事也幹不了”。然而,那些偉人卻能合理利用這些零碎的時間,從而為讓自己取得了別人無法取得的成就。我們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每一寸光陰的話,那麼成為傑出的人物也就指日可待了。

朗費羅對巨著《地獄》的翻譯是在每天等咖啡煮熟的10分鍾裏完成的,他對曆史學巨著《英國史》的閱讀也是在每天等待開飯的短暫時間裏進行的。

德·格裏斯夫人是法蘭西王後的親密朋友,也是法國公主的家庭教師。她充分利用給公主上課之前的那一段時間,用到文學創作上來,隨著時間的積累,她竟然寫出了多部充滿吸引力的文學作品。

休·密勒隻是一個石匠,這種工作按理說是沒有任何前途的。但是他卻能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一些零零碎碎的時間積累起來閱讀科學書籍,最後,他根據自己和石頭打交道的親身經曆寫出了一本充滿哲理和智慧的大部頭著作。

伽利略是一個外科醫生,他在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之餘,擠出時間從事科學研究,從而為後人留下了豐碩的科技成果,受到後世人的敬仰。

這些事例都在表明:隻要是你能夠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時間,就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

20幾歲的年輕人如果對人生有著一個大的追求,希望能夠成就一番事業,一定要學會珍惜青春,合理地管理當下的時間。爭取讓每一分鍾的時間都用在有意義的地方,讓每一天的時間都不被無端浪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