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RELIGION
佛教傳入老撾以前,老撾人信神教和婆羅門教。佛教初傳入老撾時影響不大。14世紀中葉,法昂統一老撾,建立瀾滄王國,並迎娶吳哥公主為後。隨之一批柬埔寨僧侶到老撾傳播小乘佛教,法昂並定佛教為國教。16世紀初,老撾國王將《三藏》從梵文譯成老撾文,在國王的扶植下,老撾佛教發展很快,並成為當時東南亞佛教中心之一。17世紀,老撾國王還為佛教設立僧官製度。18世紀,老撾連連遭到外來侵略,到19世紀初老撾衰落,佛教勢力也明顯削弱。19世紀60年代,老撾救國運動風起雲湧,老撾建立全國佛教協會,目的是團結全國僧侶和佛教徒參加救國戰爭並保衛佛教。1976年,即老撾解放後成立老撾惟一佛教組織——老撾佛教聯合會。
老撾全國有寺畝2000多座,過去佛寺不僅是宗教活動中心,而且也是傳播文化教育的主要場所。特別是在農村和偏遠地區,廣大農民主要通過寺廟接受知識。老撾的寺廟大多集中在萬象和琅勃拉邦。琅勃拉邦過去是老撾國王和僧王所在地,即老撾的王都和佛教中心,那裏的寺廟古老、精致,其中最著名的是華通寺,已有500年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