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結尾方法中,如果你能找到合適的短句或詩句結尾,那是最理想不過的。它將產生最合適的風味以及莊嚴氣氛,將可表現出你的獨特,產生美的感受。
世界扶輪社社長哈裏·勞德先生以這種方式結束他的演說:“各位回國之後,你們之中某些人會寄給我一張明信片。如果你不寄給我,我也會寄一張給你。你們一眼就可看出那是我寄去的,因為那上麵沒有貼郵票。但我會在上麵寫些東西:春去夏來,秋去冬來,萬物枯榮都有它的道理。但有一件東西永遠如朝露般清新,那就是我對你永遠不變的愛意與感情。”
這首短詩很配合他演說的氣勢。因此,這段結尾對他來說,是極為合適的。
——以讚揚結束
“偉大的賓州應該領先迎接新時代的來臨。賓州是鋼鐵的大生產者,是世界上最大的鐵路公司之母,是美國第三大農業州,是美國商業的中心。她前途無限,她身為領導者,機會光明無比。”
史茲韋伯就以上麵這幾句話結束他對紐約賓州協會的演說。他的演說結束之後,聽眾感到愉快、高興,並對前途非常樂觀。這是一個比較完美的結束方式。但是,為了充分收到效果,演說者必須很真誠,不可阿諛奉承,不可誇大其詞。如果沒有真誠的表現,反而讓人覺得虛偽,效果就不好了。
——結尾激發高潮
激發高潮是很普遍的結束方法。這通常很難控製,但是如果處理得當,效果就會好得出乎意料。整個演說逐步向上發展,在結尾時達到高峰,句子的分量也愈來愈重。
林肯在一次有關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演說中,運用了這種方法。
“這使我們回憶起過去。當哥倫布首次發現這個大陸,當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當摩西領導以色列人通過紅海,甚至當亞當首次自其造物者手中誕生時,那時候和現在一樣,尼亞加拉瀑布早已在此地怒吼。已經絕種但其骨頭塞滿印第安土墩的巨人族,當年也曾以他們的眼睛凝視著尼亞加拉瀑布,正如我們今天一般。尼亞加拉瀑布與人類的遠祖同期,但比第一位人類更久遠。今天,它仍和一萬年以前一樣聲勢浩大。早已死亡,而隻有從骨頭碎片才能證明它們曾經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史無前例的巨象,也曾經看過尼亞加拉瀑布。在這段漫長無比的時間裏,這個瀑布從未靜止過一分鍾,從未幹枯,從未凍上過,從未合眼,從未休息。”
他的每一個比喻都比前一個更為強烈,他把他那個時代拿來分別和哥倫布、基督、摩西、亞當等時代相比較,因而累積了效果,達到了高潮。
所以,精妙的結尾既是收束,又是高峰;既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既鏗鏘有力,又餘音嫋嫋;既別開生麵,又來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