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指南針(1 / 2)

一怒之下的朱小安走得十分幹淨利索,他簡單收拾了一下,帶著自己的人乘坐直升飛機回到了登陸地點,他的三艘船還在這裏。

碼頭上到處都是人,各個國家地區來做科學考察的人員正在準備撤離,一般來說,到了冬季之後,每一個科考站隻留下三分之一的人員,其餘的人都要撤離南極。

一個是科考站的給養不夠,其次是人太多集中在狹窄的空間裏容易滋生不滿的情緒,人畢竟是有情緒有感情的動物,最後一條是天氣太冷,一些需要在室外做的科學實驗無法進行下去了。

看著眾人上了一艘艘大船,毒蠍還不甘心地說道:“你真的打算離開啊?”

“我還要做最後的一搏。”朱小安捏緊了拳頭,回頭看了看蒼蒼茫茫的南極大陸,很不甘心地說道。

朱小安開著一輛車,車上隻有他和毒蠍兩個人,拿著一個二戰時期的指南針,順著第一次出發的方向走,速度是每小時十八公裏。指南針的角度始終不變。

第三天的時候他驚訝地發現,他們走的路線並不是直的,而是一個彎弧的形狀。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這裏靠近南極,指南針因為磁場的原因發生了改變,如果當年的車隊也是這樣進來的,他們走的路線一定不是直的。

朱小安的車上帶著先進的GPS係統,當時就把經過的路線作了定位,然後按照羅伯特說的那樣,車子按照每個小時十八公裏的速度,不停地走了五天五夜的時間,他和毒蠍輪番開車,沒油了就使用備用的汽油。

第五天他停了下來,前麵就是一個峽穀地帶,峽穀非常深,低於地表五百米左右,四周都是高高的山脈。

他給留守的普卡發去消息,讓他帶著周風和直升飛機一起過來。

緊接著他讓普卡把停靠在岸邊水陸兩用的船隻開了過來,三艘船裏麵隻有這一艘是水陸兩用的,另外一艘是破冰船,還有一艘是通訊船。

水陸兩用的船跟大陸上使用的船隻不同,這是下麵帶著十五道雪亮冰刀的船隻,隻要揚起四張大小不一樣的風帆,利用南極大陸的強力颶風,就能在冰麵上順利滑行。

如果是大陸上的水旱兩棲船隻,需要用輪子來驅動,那種船不能遠渡海洋,隻能在湖水和淺海裏遊玩。

說白了,這艘水陸兩棲的船隻就是利用了帆船的原理,依靠風速推進,隻有在南極大陸上才有用,別的陸地根本沒那麼多的冰雪可供使用,而且南極大陸的堅冰都是上萬年凍結而成的,非常堅硬,適合爬犁的馳驟。

水陸兩棲船隻不走直線,隻能彎曲迂回,有了坐標之後才能更準確行動,到了那個峽穀的附近之後,由於風向原因,這條船開不進峽穀裏麵。

沒辦法,隻好用船上的十一輛雪地車,加上兩架直升飛機,還有朱小安的赤膊上陣(他徒手有千百斤的力氣),喊著號子,好不容易才把這艘巨大的船從山坡拉了下來。

有了這艘船,在冬天裏也能確保無虞,船上有厚厚的保溫層,而且距離地麵足足九米高,隔絕了地麵寒冷帶來的低溫。

這是一艘專門為南極冰原建造的船隻,一般的科學考察站用不上這樣的船,因為裝配不了科研設備,有的科研設備十分巨大,占地十幾畝左右,在船上肯定沒那麼大的空間。

進入冬季最常見的是超過十二級的台風,這樣的風速,人在外麵行走無法麵對正麵的來風,即使是戴著太陽鏡也不行,一下子就把人推走了。

冬天的南極,人基本上都縮在堡壘裏麵,等待著夏天的到來。

這條峽穀呈東北西南走向,南極的風都是從東西或南北兩個方向刮來的,由於四周都是高山,阻擋了風雪的侵入,要不然在漫漫千萬年的曆史中,這個峽穀就要被日積月累的雪花埋沒了。

可以說,這裏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高山不止阻擋了雪花,還阻擋了寒風,峽穀裏的氣溫比外麵高十度左右,也就是說,南極最冷的溫度在零下七十度的話,峽穀裏的溫度隻有零下六十度上下。

朱小安的體質經過改造之後變得十分強悍,即使在南極的冬季穿著羽絨服就敢外出。

這樣的行為在別人看來簡直就是瘋子一樣,沒人敢在南極的冬天走出一公裏的範圍,有的時候需要做科研項目,也需要兩個人在一起,而且腰上係著繩子,走出三五百米之後馬上回來。

曾經有一個報道,說日本的一位科研人員,他出門喂狗,卻始終不見回來,四年之後,在三公裏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他的屍體。

原來他凍死之後,被颶風吹到了三公裏之外的地方,這就是南極的冬天,非常可怕。